【简介:】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航空工业领导班子调整》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
1、中国航空服务业的历史回顾
2、概括《中国航空航天大事记》 格式: 时间: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航空工业领导班子调整》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国航空服务业的历史回顾
- 2、概括《中国航空航天大事记》 格式: 时间: 事件: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 3、中国航天发展史历程是怎么样的?
- 4、林宗堂什么时候任航空航天工业部部长
- 5、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领导排位
- 6、中国航天大事记
中国航空服务业的历史回顾
新中国的航空工业是在抗美援朝战争烽火中建立起来的。经过50年的建设发展,逐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科研、生产、教育、经营紧密结合的工业体系,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技术密集、基础雄厚的高科技产业之一。
从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把航空工业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苏联曾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建立提供技术援助。1954年7月,新中国
生产的第一架飞机-初教5试制成功。紧接着,1956年又试制成功国产第一架喷气歼击机歼5。1957-1958 年,制成多用途运输机-运5和自行设计的初级教练机-初教6。1959年超音速喷气式歼击机-歼6又试飞成功。中国航空工业从修理到制造以及走向自行设计,由生产活塞式发动机的飞机到掌握喷气式飞机制造技术,仅用了七八年的时间。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成批生产喷气式飞机的国家之一。
“一五”是新中国航空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在这期间航空工业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呢?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全党重视经济工作,重视航空工业,在人力、物力、财力给予重点保证,这是航空工业能够飞跃发展的强大动力。其次,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制订了从修理发展到制造的正确方针和积极稳妥的计划,使航空工业从小到大,迅速壮大。第三,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同时,积极争取苏联的技术援助和专家的具体指导,卓有成效地提高航空工业发展的起点。第四,充分发挥干部、工人和知识分子的巨大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体现了高度的政治热情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紧密结合。正因为这样,航空工业在“一五”写下 了灿烂的篇章。1958年开始的三年“大跃进”,航空工业虽然有所前进,但在“左”的错误思想指导下,盲目追求高指标、大计划,大搞快速试制、快速施工,造成了严重的质量问题。“一年生产、建设,三年返修、加固”,再加上苏联政府撕毁合同,撤走专家,使航空工业发展遭到了严重挫折。从1961年到1965年,航空工业坚决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在实际工作中努力纠正“大跃进”中“左”的错误,切实整顿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缩短基本建设和型号研制战线,生产逐步恢复, 新飞机陆续定型投产,原材料和配套产品做到了立足于国内,同时开始有计划地建设科研设计试验条件。全行业重新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面貌。从1966年开始的十年“文化大革命”,又使航空工业遭受了一次空前的大破坏。 林彪反革命集团直接插手航空工业,瞎指挥,打乱仗,大铺摊子,乱上型号,搞乱了质量管理,严重破坏科研与生产秩序,使航空工业蒙受巨大损失。
1976年10月,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扫清了航空工业发展道路上的最大障碍。在此后的两年中,航空工业的形势开始好转。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使航空工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全行业认真消除“左”的错误影响,全面开始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工作。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树立了量力而行,有所作为的指导思想;实行了科研先行、质量第一、按经济规律办事的方针;进一步提出了产品“更新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的目标;明确了通过“四个转变”,实现“三个突破”的任务,即由单一军品结构转向军民结合的生产结构,由仿制过渡到自行研制,产品由供应国内转为内供外销结合,由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管理转为同时采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进行管理;从而实现在科学研究上有所突破,在发展民品上有所突破,在扩大出口上有所突破。十几年来,航空工业完成了 “更新一代、研制一代”的目标,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大大加快,“青黄不接”的状况明显改变;民用飞机得到了发展,民品生产大幅度增长,外贸出口迅速扩大,经济效益有所提高。所有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航空工业的发展。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航空工业的领导体制经历了多次变化,最早是航空工业局(先后隶属于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和第二机械工业部),后来依次为第三机械工业部、航空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1997年成立航空工业总公司。1999年7月1日,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做出重大改革,航空工业总公司分为第一集团公司和第二集团公司,从而揭开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的新一页。中航一集团拥有大中型工业企业57家,科研院所31个,从事航空外贸、IT、科研开发、物资供销等直属专业公司及事业单位20个,从业人员共24万人,资产总额744亿元。主要承担军用飞机、民用飞机和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武器火控系统的研制生产与销售。中航二集团拥有工业企业、科研院所和其他企事业单位共81个,包括持股50%的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供销总公司等,员工21万人,注册资本126亿元,资产总额315亿元。研制生产的航空产品包括直升机、运输机、教练机、强击机、通用飞机、无人驾驶飞行器等军民用航空器和相关发动机、机载设备等~
概括《中国航空航天大事记》 格式: 时间: 事件: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举世瞩目的神舟五号飞船将于15日至17日发射,权威人士透露,尽管目前气候变化异常,但不会影响飞船正常升空。按照预定计划,神舟五号飞船在发射升天后,预计围绕地球飞行14圈,然后返回地面,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在华夏飞天之梦即将成为现实的时候,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国航天事业所走过的历程。
1956年3月,国务院制订《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这标志着中国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
1956年4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这是中国航天事业最早的领导机构(由航空主管部门代管)。同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1958年1月,国防部制订了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1958~1967年)发展规划纲要。1957年10月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之后,钱学森等一些著名科学家建议开展中国卫星工程的研究工作。中国科学院负责拟订了发展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代号为“五八一”任务,成立了 “五八一小组”,议定建立三个设计院。1958年8月,第一设计院成立,同年11月迁往上海,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
1958年4月,在甘肃酒泉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标志着中国航天第一个自主发射基地的诞生。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从此,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这是中国研制航天运载火箭征程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1964年4月29日,国防科委向中央报告,设想在1970年或1971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964年6月29日,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继1962年3月21日首次试验失败之后再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1965年,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第七机械工业部制订的1965~1972年运载火箭发展规划,标志着中国开始正式立项研制航天运载火箭。
1966年11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卫星开始立项研制。
1966年12月26日,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1968年2月20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专门负责研制各类人造卫星。
1968年4月1日,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1月30日,中国研制的中远程火箭飞行试验首次成功,使中国具备了发射中低轨人造卫星的发射能力。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在甘肃酒泉航天发射基地由“长征一号”火箭发射成功,美妙的“东方红”乐曲首次响彻在太空。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苏联(1957年10月4日)、美国(1958年1月31日)、法国(1965年11月26日)和日本(1970年2月11日)之后,第五个自主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1971年3月3日,中国发射了科学实验卫星“实践一号”。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科学试验卫星,卫星在预定轨道上工作了八年。此后又陆续发射了“实践二号”、“实践三号”、“实践四号”和“实践五号”,大大推进了中国空间科学的发展。
1975年11月26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卫星按预定计划于当月29日返回地面。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人造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此后又先后建成了“远望”2号、“远望”3号和“远望”4号航天测量船。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4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0年5月18日,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地发射了远程运载火箭,标志着中国具备了发射高轨道人造卫星的发射能力。
1981年9月20日,中国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科学实验卫星,这是中国第一次一箭多星发射,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
1984年4月8日,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4月16日,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经125º赤道上空。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掌握了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测控和准确定点等技术。
1986年2月1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实用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广播卫星。2月20日,卫星定点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卫星通信技术由试验阶段进入了实用阶段。
1988年9月7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1990年4月7日,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标志着中国航天发射服务开始走向国际市场。截至目前,中国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中国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开始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命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至今,“神舟”号飞船已分别于1999年11月20日、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和2002年12月29日成功进行了四次无人试验发射,首次载人航天、实现中国人“飞天”梦想的夙愿指日可待。
中国航天发展史历程是怎么样的?
中国航天发展的四大里程碑:
1、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明朝的万户
14世纪末期,明朝的士大夫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他最先开始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他的行为却鼓舞和震撼了人们的内心。促使人们更努力的去钻研。
2、东方红一号——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970 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 号”成功升空!成为了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第二个里程碑。
3、载人航天
2003 年10 月15 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表明中国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4、深空探测-嫦娥奔月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随着嫦娥一号成功奔月,嫦娥工程顺利完成了一期工程。
此后,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相继发射,并成功对接。
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09秒,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中国航天史是从1956年二月开始的,当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1956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了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
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航空工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创业的开始。
林宗堂什么时候任航空航天工业部部长
1988年,他是这个部的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部长
航空航天工业部是1988年在航空工业部与航天工业部基础上成立的。1993年部委机构精简时撤销
林宗棠是唯一一个部长
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领导排位
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宗顺
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柳兰姣
董事、副总经理彭天祥
党委副书记、纪律书记、工会主席彭建武
副总经理方正
董事、副总经理、总会计师黎达明
中国航天大事记
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截至2013年12月,中国共研制并发射了238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5%以上。
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标志着中国已突破了载人飞船的基本技术,在载人航天领域迈出了重要步伐。
神舟十号在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将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扩展资料
中国航天发展目标:
运载火箭进入空间能力和可靠性水平明显提高;建立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协调配套的全国卫星遥感应用体系;建立较完善的卫星通信广播系统,卫星通信广播产业规模和效益显著提高。
分步建立满足应用需求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初步形成卫星导航定位应用产业;初步实现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由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航天器交会对接;实现绕月探测;空间科学研究取得重要原创性成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航天
关于《航空工业领导班子调整》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