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航空质量管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
1、影响民航服务质量的因素
2、航空服务质量与航空公司效益的关系
3、航空服务质量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航空质量管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影响民航服务质量的因素
航空公司旅客服务质量改进研究——旅客服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一)(图)
2010-10-13 11:14:07 《民航管理》2005年第7期 胡锦 阅读:764
电邮给朋友 打印文章 写信给编辑
曾有一度,人们在探讨航空公司旅客服务质量时,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漂亮的空姐要多么的温柔体贴,服务方式要多么的新颖别致等。然而,影响航空旅客服务质量的仅仅是航班上的服务要素吗?其实不然,航空公司的旅客服务贯穿于整个旅程,旅客对服务质量的感受从预订机票的那一刻就开始了。本文将从探讨航空旅客服务链的流程出发,寻找影响旅客服务质量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确定关键因素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一、航空旅客服务链
航空旅客服务链的流程是从旅客订票开始,贯通整个旅程,并延伸到航空公司的后续服务。
在航空旅客服务链中,包括了订票、地面运输、值机、机上服务、地面服务及后期服务等环节。其中订票环节包括了旅客的需求提出、询价、订票、出票、取票或送票上门等活动;地面运输环节指的是旅客从出发地到机场的运输过程以及多种运输方式结合中的非航空运输方式等;值机环节包括登机手续的办理,安检及登机等活动;机上服务环节包括信息公告、航空食品提供、机上娱乐等活动;地面服务环节主要包括了行李查询、行李提取及中转服务等;后期服务环节则包括了会员登记、会员积分、积分兑换等服务。
整个服务链环节众多,内容繁琐。虽然接受服务的受体一直是旅客,但是提供服务的主体既有航空公司,也有机场,还有航空代理或者其他企业,这就意味着,在整个流程中,旅客服务质量的好坏,不但受航空公司自身服务能力的制约,还受到机场、航空代理或其他企业服务能力的影响。
二、航空旅客服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航空旅客服务链环节的多样性,及服务主体的多重性,导致航空旅客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多层次多类型。因此,在分析航空旅客服务质量影响因素时,不能仅仅从服务链的相关环节来分析,而应该站在旅客的角度,从旅客对服务的感受出发,分析旅客对服务质量的感知,从而判定影响因素为何。这也就是所谓的旅客视角分析法。
安全因素是一个综合因素,不但与飞机性能、机组技术及外部环境条件有关,还与航空公司的品牌形象有关,对于国航这样的旗舰航空公司,从潜意识里旅客就会提高安全因素的信任度。快捷与便利是航空公司旅客服务的两个关键因素,其中快捷涉及到旅客服务的整个流程,如对旅客需求的响应速度、对旅客需求满足的及时性、值机速度及会员服务的及时性等;便利则与航空运输的地面交通设施等有关,如地面运输服务、中转流程的合理性等。舒适因素包括硬件舒适性与软件舒适性两个方面,硬件舒适性包括了机场环境、飞机的座位间距、头顶空间等机下、机上的物理环境效果;软件舒适性则是与服务人员的态度直接密切相关的,如订票员接听电话的语气、空乘人员的语言与表情等。娱乐因素是一个服务品质提升因素,它包括机场的影像服务、纸质媒体服务、机上的影像服务与纸质媒体服务等。餐食是一个特定影响因素,在各种不同的航班上,餐食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即便是在同一个航班,由于舱位的不同,餐食的内容也不相同。所以对于同在一个航班的旅客,会基于不同的视角来感受餐食对于自身满意度的影响。
综合上述分析,应用旅客视角分析法所产生的服务质量影响因素并不只是在旅客服务流程的某一个环节出现,而是有可能贯穿于航空旅客服务的整个过程。在这些众多因素当中,有些是由于航空公司直接服务造成,有些则是由航空公司以外的服务主体造成,这就是说,在影响航空旅客服务质量的因素中,并不是所有的因素都是航空公司可控的。
三、航空公司旅客服务质量影响因素可控性分析与重要性评价方法
(一)航空公司旅客服务质量影响因素可控性分析既然不是所有的因素都是航空公司可控的,我们在研究如何改进提高航空公司旅客服务质量时,首先要寻找航空公司的可控因素,进而再讨论具体的改进的方法与措施。
显然,旅客服务质量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三种:航空公司完全可控、可能可控、完全不可控。对于完全可控因素,航空公司势必要从服务流程、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等方面加以改进,提高旅客服务质量,提升旅客的满意度与忠诚度。对于可能控制的因素,一方面要界定服务是否能由航空公司自身提供,如果服务的主体为航空公司,这一因素就成了完全可控的因素;另一方面对于不能自身提供的服务,就要首先分析航空公司与服务主体之间的关系处于何种状态,再决定对该项因素的可控程度。譬如航空公司与代理之间,如果某一代理对航空公司是完全的依赖关系,那么,他表现出的对改进航空公司旅客服务质量的责任与态度就要强烈得多,自然就会与航空公司紧密合作,共同实现航空公司旅客服务质量的提高,达到双赢的结局。反之,如果航空公司与代理之间是一种反依赖关系,航空代理对改进航空公司服务质量所要求的费用会很高,甚至超出航空公司所能承受的范围。
(二)航空公司可控因素重要性评价方法那些航空公司完全可控或者基本可控的影响因素,在服务流程中对于旅客感受的影响力度会有轻重之别,所以还要进一步分析评价,对其重要性进行排序。
可以用来评价因素重要性的方法有很多,但对多因素评价较为有效的方法,通常是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的方法。所谓AHP方法,也叫多层次分析法,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运筹学家Saaty T.L.提出的,是一种将人的主观感觉进行客观描述,把定性问题定量化的有效方法。具体运用时,将重要程度划分为9个等级(见表2)。通过对影响因素两两比较的重要程度打分,形成评价结果矩阵,再对评价结果矩阵进行相应AHP运算,求出矩阵的特征解,对特征解归一后的结果即为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见表3)。通过AHP分析方法得出因素1、因素2、因素3和因素4的重要程度分别为46.9%、27.7%、20.7%和4.7%。
航空服务质量与航空公司效益的关系
过高的提高航空服务的质量必然会引起航空公司成本的增加减少其效益。现在廉价航空公司就是因此而出现,通过减少服务减少成本来降低票价。但也有部分航空是反其道而行,如新加坡航空,以服务而闻名,细分市场客户,针对高端市场相对的提高其机票的价格。由此可见单一的强调其中一个方面是没有意义的,就看你是要针对哪部分市场来进行运作。
航空服务质量体系包括哪些
航空业质量管理体系AS9000发布于1997年,是国际航天产业与组织共同努力的一项重要成果,是由国际标准组织航空技术委员会 (ISO TC20) 与美国的AAQG、欧洲的European Association of Aerospace Industries(AECMA)、及日本Society of Japanese Aerospace Companies (SJAC)等单位合作所发展的国际质量体系,并获得 International Aerospace Quality Group (IAQG)的认可,于1999正式公布,2001修改为SAE AS9100:2000版标准。SAE AS9100:2000是航天质量体系要求的标准,建立在 ISO9001:2000的基础上,并增加航天产品在安全、可靠度及质量上的特殊要求,期于合理成本下确保顾客的满意与创造世界级的产品。SAE AS9100:2000标准化的要求,将使航天厂商有单一的航天质量体系可循,节省了过去为应付不同顾客所需付出庞大的体系建立与后续的审核成本。航空业质量管理体系简称“AS9100 ”空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布时间、组织机构、与其标准:航空业质量管理体系演变过程:1995年夏季 ----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航空航天部开始航空航天(AEROSPACE)质量体系标准的工作1996年10月 ----第一次发布有关标准草案SAE ARD 91001997年5月1日----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出版AS9100最终版"航空航天基本质量体系标准"1999年6月 ----发布AS9100标准最终草案1999年11月 ----正式发布AS91002000年中 ----标准按ISO9001:2000要求发展2001年8月 ----颁布SAE AS9100:2000版标准2001年8月颁布的AS9100:2000版标准包括二个部分,第一部分名为"质量管理体系--航空航天--要求",以ISO9001:2000标准为构架;第二部分名为"质量体系--航空航天--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以ISO 9001:1994标准为构架。很显然,在质量要求近乎于苛刻的航天太空业中,谁通过AS9000 意味着谁能拿到打开这扇门的钥匙。
谈谈航空服务质量和效议?
一、反映航空公司服务质量的主要指标
航空公司的产品就是运输服务,是将旅客或货物从A点运输到B点的过程,旅客从买这个产品开始到消费完成在每一个环节都有自己的感受,所以在整个服务的全过程中都能够体现出服务质量,在这个服务过程中,航空公司既要履行完成约定的基本商业义务,同时还要让旅客感觉到舒服和满意是服务质量工作追求的目标。对于航空公司来说,服务环节工作主要包括:航班信息发布、订票服务、机票退改签、机场服务、行李托运、按时起飞、空中服务、按时到达、行李提取等,这些服务工作都是航空公司和旅客互动过程,都有旅客对航空公司服务的感受和满意度表达,航空公司都应该按预定标准和规范去完成服务,争取旅客满意度的最大化。
航空公司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主要体现如下:
(1)准点率:
就是是否按机票约定的时间起飞和到达,这是旅客购买和选择产品的最核心的条件和需求,也是承运人必须要做到和做好的服务内容,从2011年的民航局年报来看,航班不正常的原因中航空公司自身原因就占到40%以上,这直接反映出了当前服务水平的状态,也对航空公司服务质量的提高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提高准点率已经成为提高服务质量的主要任务和途径,具体措施如下:
原因 改善和提高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航空公司自身原因
科学的进行机队规划,满足市场和运行的需要,保持机队的适用性和技术的先进性;
提高飞机维修人员的能力,加强航材等资源的保障能力,提高飞机的可靠性;
加强运行控制能力,提高飞机的利用率的同时注意飞机运行的调配能力,提高非正常情况下的快速恢复能力,合理的使用飞机。
流量控制
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提高飞行的保障能力,例如导航设备设施、机场数量和规模等;
加大空管系统设施设备的投入,改善设备,加强新技术和系统的应用以及提高运行管理和调配能力。
增加和合理使用空域资源;
规划和调整运行模式,大力推行枢纽运行模式,按层次的分布和建设国际枢纽和国内枢纽,枢纽运行模式在加大枢纽机场规模的前提下将大大降低飞机的使用数量,并将有效的提高飞机的客座率以及将使航空网络变得四通八达,在合理布局的情况下将有效的改善空中交通拥堵。
天气原因
改善飞机和机场设施;
加强飞行人员的能力
其它原因
加强培训,按标准和规范操作。
以上影响准点率的因素中,流量控制原因值得我们思考,从目前中国的东部地区以及北京、上海、广州地区机场的航线和客流分布来看密度已经相当的大了,有些机场不断的扩大还是趋于饱和,这应该也是当前影响航班延误的主要原因之一,以至于严重影响航空服务水平,当然这也是发展的必然结果和现象,北京、上海、广州的机场都是主要的国际门户机场,并都处于政治和经济的核心地区。但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民航将需要及早地进行转型和调整,在区位优势明显的地区开辟和发展更多的国际门户机场和国内枢纽机场,尤其是国内枢纽的建立已经迫在眉睫,从现在运行模式和客流来说目前还没有一个真正的国内大型枢纽机场或区域枢纽,没有一个真正具备集散功能的国内旅客的“中转站”,所以应逐步地将航线经营模式调整为“点对点”模式和“中转枢纽”模式并举的运行模式,通过不同枢纽的连接使我们的空中航线四通八达起来,这样我们的旅客的途径多了选择也多了;在发生航班延误时可以很快地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消化,避免旅客的情绪激化,将大大地提高航空运输的服务质量。枢纽模式可以大大降低航空公司的飞机数量和提高客座率,从宏观来看还可以使偏远地区和小城镇通过枢纽和全国各地联系起来。当然枢纽的建立和运行需要各方面的努力,首先需要民航局和当地政府的主导和支持,需要机场和航空公司努力去推动,并需要从节能减排和合理利用资源以及提高运行效率方面考虑进行枢纽的建设,从而从航线网络结构方面推动航空运输服务质量的提高。
航班准点率的衡量可以统计航空公司航班延误、取消、变更的数量,并用所占航班计划数量的比例来计算。通过有效的渠道收集每个航空公司的数量,并可以进行每个航空公司、每个月、每年的结果统计和公布。
(2)行李处理不当报告:
航空公司把旅客交运的行李安全准时地运输到旅客的目的地,也是服务的核心内容,但在运输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丢失、损坏、延误、行李中物品被盗等情况,航空公司一定需要加强对行李运输的监管,努力降低行李的丢失、损坏、延误、行李中物品被盗的发生。无论从航空公司自己的层面或者政府管理部门层面都有责任和义务来进行监督,并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定期公布,针对不同的航空公司,可以按每运输1000个旅客发生的次数比例来定量分析。
(3)航空客票的超售被拒登机报告:
随着经营手段和技术的提高,航空公司都进行着收益管理和舱位管理,在争取收益的最大化和提高客座率的情况下,航空公司都会出现客票超售的情况,但这对被拒绝登机的旅客来说是不情愿的事情,所以航空公司如何去掌握和把控超售也是提高服务质量的主要方面。每个航空公司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但一定需要去争取最小化,超售情况也可以量化来衡量,比如:可以用每运输10000个旅客所发生的超售人数比例来衡量,同样也可以每个月对不同航空公司进行分析和公布。
(4)旅客投诉:
旅客对于航空公司服务的任何环节的不满意都可以进行投诉,有效的投诉是航空公司改进服务的主要依据。旅客对航空公司的有效投诉是可以进行定量的分析,也是可以量化出来结果,并可以作为衡量服务质量的标准之一,通过每月进行公布让旅客和公众知情。投诉的原因涉及到航空公司整个服务的过程中,包括预定和购买机票、费用、机场服务、登机、退票和改签、行李、餐食、残疾人服务、客舱服务等等方面,旅客投诉可以直接投诉到航空公司质量管理部门,也可以投诉到政府管理部门,而投诉的方式和途径很多,通过航空公司的直接询问和意见卡、政府部门专门的调查表,也可以提高电话、EMAIL、信件的方式投诉。对于投诉率可以用一定量的运输旅客的数量中投诉数量的比例来计算和衡量。
二、促进航空公司服务质量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服务质量是客户对航空公司所提供服务的最直接感受的反映,同时也反映航空公司的服务是否满足客户的需求和达到客户的期望,所以评价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一定把旅客的直接感受和体验作为唯一的标准和信息来源。对于航空服务质量的提高来说,仅仅依靠航空公司自己来进行质量管理和控制是不够的,需要多层面、多角度的进行督促和促进,构成一个全方位的服务促进体系,才能持续的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质量。
如下是几种促进服务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1)在全行业中完善和搭建提高服务质量的培训和交流平台
目前航空公司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服务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并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服务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方法和手段以及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同时也在不断的加强公司内部的服务质量促进和文化的建设,比如:国航的“四心服务”工程就是以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提升服务质量。但服务质量的促进和提升还是需要延伸到整个行业以至于整个社会,需要外部环境和公司内部体系进行有机的配合和对接,共同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
第一,首先需要相关的学院、研究机构、航空协会等单位来进行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实践,并将先进的成果和技术通过培训的方式传播到各航空公司,无论是服务技巧还是业务知识都需要及时的传达到服务的每个岗位,以此来促进提升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
第二,在行业内形成一些有效的相互交流的平台,打通航空公司和航空公司的交流通道,比如航空联盟之间的交流和共享,还需要建立一些公共的信息交流平台,比如民航业网站、论坛、微博等等,都可以用来进行经验交流和获取信息。这些平台不仅能够在业内进行业务知识和服务水平交流,同时也可以让旅客和航空公司之间进行直接的沟通,让更多的旅客了解民航的程序和规定,只有相互了解和相互理解了才能使我们的服务工作做得更好。现在的航空经营方式不断在变化,航空公司服务和促销的方式也越来越多,运输的条件和要求又各种各样,这些都需要让旅客了解和知道,除了旅客在购买机票时需要了解,平时消费者也应该通过公共咨询平台了解这些信息。最近马未都先生在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的节目中讲到自己的一个经历,他在欧洲某个机场进行转机,由于同伴没有及时登机,告诉服务人员后,服务员说只能等一分钟,马先生觉得很不近人情,但从航空公司的角度来讲,也只能这样处理了,因为机场的离港时刻非常严格,尤其在大的枢纽机场,航班都处于高密度的航班波中,一架飞机的延误将有可能导致大量航班的不正常,所以无论是服务过程中的面对面的沟通还是通过信息平台来了解只要达到相互的理解才是最终的目的。
(2)及时公布服务质量主要指标数据
在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管理和控制系统中,航班不正常率(或准点率)、投诉率、超售、行李处理不当等的量化统计和分析都是监控服务质量的途径和方法,航空公司都可以根据这些数据的结果去调整和改善管理来提高服务质量,这是航空公司内部的闭环管理。从行业的宏观角度来看,在行业的整个航空服务体系中需要引入竞争机制来促进各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定期(如每月)对各航空公司的这些指标数据进行公布,让消费者和各航空公司都能够知道当前各航空公司的相关指标的状态。这些数据的公布不仅是对航空公司提高服务质量的督促,也是专业机构进行研究的重要数据来源,当然也是政府或航空公司制定政策和调控政策的参考数据。
当然对于公布的这些指标数据必须具有:客观性、公正性、准确性,这些性质或原则必须贯穿于数据获得的每一个环节,并需要航空公司和政府主管部门建立起科学的管理机制,确保数据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准确性。
(3)多方式的对航空公司服务质量进行评价
目前对航空公司服务质量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有国内的也有全球性的,从这些对航空公司服务质量评比的结果来说,并不是简单的好坏的评价,更重要的是促进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和手段。服务质量评价的角度也是多方面的,但值得说明的是无论什么方式的评价都应该是基于旅客的真实感受和期望,在这个前提下需要使用科学的方法和借助先进手段以及平台来分析,得出的结果才是客观和公正的。应该说目前在国内还没有看到一个全面反映服务质量的综合性的测评报告出台,民航资源网目前迈出了第一步,值得继续开发和研究,争取能够在行业中出现权威性的机构和报告。如果需要对航空公司进行全方位的服务测评,那就需要将能够反映服务水平的所有元素纳入到测评体系中,用科学的手段进行评价。
三、航空公司服务质量的促进
航空公司的发展需要有经济和资源环境的支撑,其中服务质量保障体系是这些环境中最主要的支撑,服务质量保障体系包括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还包括外部环境中的服务质量促进体系,对于由政府、学术机构、行业协会、社会组织、专业机构、媒体和消费者等共同搭建起来的这个促进体系的作用也需要不断的改善和提升,只有体系中的每个元素都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那这些作用的合力将是巨大的。提升服务质量促进体系也是航空事业发展的抓手。
安全是航空公司服务质量的最起码的保障,没有安全就谈不上航空公司的服务质量了,这是毫无疑问的一票否决的标准。在安全的前提下,航空公司的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以及我们的服务质量促进体系都有共同的目标,就是让我们的航线网络更加广阔;让我们的旅客有更多的选择;让我们的出行更多途径和方便;让我们的旅途更加舒心和快乐;让我们的航空公司获得更大的利益。
中国进口的空客飞机的质量会不会略差?
这个问题很不好说,不过以正常的推理来说应该不会,或是不敢这么做.
一、市场,世界上除了美国就是中国人市场最大,美国就不用说了,他要“波音公司”的飞机了,这样的话中国的市场是空客全球最大的市场。
二、竞争对手“波音公司”这两家公司都想要未来中国15年内的飞机定单,这个数量是非常可观的,下面有数据。
三、如果质量有问题那中国的民航就不会要空客的飞机了,质量问题直接影响的是客户的利益,客户是上帝,久而久之大家都不做空客的飞机了。
四、这是一家由德国、法国、西班牙与英国等,每个国家都会考虑利益与zheng治的。
五、这是由多国组成的,同时也有他们自己的飞机,对技术的要求是非常高,而且在生产工艺上是同一生产线上的。
六、售后服务方面,如果质量会略差,那他们的售后服务的次数可能是翻倍的,如果这样成本就高了很多。
下面是空客和波音的一些竞争方面的资料从中也可以等到以上的结论。
未来20年中国到底需要多少飞机?
波音预测为2300架,空客预测为1316架,两者相差近千
未来20年中国到底需要多少飞机?
昨天,波音公司在广州公布了针对中国航空市场的2004年度《当前市场展望》。波音预测,到2023年,中国的航空公司将需要约2300架新飞机,使中国在未来20年间成为美国以
外最大的民用航空市场。这些新飞机总价值约为1830亿美元。
值得关注的是,空客公司此前也发布了《2004年中国内地航空运输量预测报告》,预测到2022年,国内航空公司将需要至少1316架干线飞机,总价值约1400亿美元,同样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空客产品第二大潜在市场。
尽管两家飞机制造巨头都不约而同地预测中国未来20年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航空市场,但两家的预测数量却相差近1000架!业内人士分析,这主要是由于两家公司对未来飞机尺寸判断的迥然不同所致。
“飞机尺寸之争”依旧延续
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波音延续了与空客有关“飞机尺寸之争”的老话题。
波音预测,未来20年,像波音737这样的单通道飞机的增长量将占最大份额,约新增1455架;其次是像波音7E7和777这样的中型双通道飞机,共计约新增469架;支线飞机的增长量将为316架,而像波音747及其它大型飞机,共计约新增53架。
而空客预言,到2022年,中国内地航空公司将需要701架单通道飞机,178架小型宽体客机,332架中型宽体客机以及105架超大型飞机。空客预测的单通道飞机增长量仅不足波音预测的一半,但超大型飞机的新增量却比波音预测多出一倍。
众所周知,波音与空客“飞机尺寸之争”的背后实际上是两家制造商对未来航空公司航线网络运营模式的不同判断。业内人士分析,空客的预测是基于枢纽航空网络体系,在这种网络体系下,世界上一些大型航空枢纽机场的飞机起降量已呈现出饱和的态势,而超大型飞机能有效解决机场拥堵的问题。
可波音公司的观点却截然相反。波音民用飞机集团副总裁兰迪·贝斯勒在昨天的发布会上表示,用超大型飞机替代中小飞机,非但无法减轻机场的拥堵,反而会加重机场的拥堵。原因是中转乘客可占超大型飞机客流量的40%-70%。为填满大型机,航空公司必须增加小型输送飞机的航班数,为进行中转的那部分旅客服务。
波音预测超前中国实际?
对于波音和空客的争论,波音民机集团产品和服务市场部总监兰迪·廷塞斯一语中的:“我们(波音和空客)对航空旅行未来所进行的讨论,其实就是关于旅客在未来将以何种方式旅行:不经停直飞、点到点、更大航班密度,还是通过大型枢纽机场转机。世界是需要550座级的双层超大飞机,还是中型200-250座级飞机?”
波音认为,航空公司应为乘客提供他们需要的东西,即用尺寸更小、更高效的飞机提供更大密度、不经停、点到点航班服务的能力。
然而,波音对未来的预测却引起国内一些专家的疑惑:中国近两年已基本确立了要发展航空中枢网络的战略,即确立北京、上海、广州为国内三大航空枢纽,并确立成都、沈阳、武汉、西安等6地机场为二类枢纽机场。全国的航空网络将被打造成轮辐式结构,形成干、支线衔接的航空网络。既然如此,波音提出的点对点飞行是否与中国目前的航空网络发展战略相悖?
对此,兰迪·贝斯勒作出解释:波音所作出的预测与中国的民航发展战略并不矛盾,波音对中国市场的预测恰恰是建立在对包括中国航空市场的调查基础上的。他说,枢纽网络更需要用中小飞机来与枢纽机场的大型飞机衔接,这是航空网络发展的第一步;而随着航空市场逐步增大,中小城市之间更需要开通直航服务,这是一个发展趋势。因此,波音公司在预测中,并没有否定大型飞机,只是在大、中、小飞机的预测数量上与空客有差异。
中国民航总局企业管理研究基地首席研究员丘连中教授也表示,中国航空公司的目光应超越于传统的中枢辐射运作模式,应将新支线飞机(70-100座的大型支线机)与已获得巨大成功的点到点低成本运营模式相结合。
大型喷气支线机冲击波音空客?
尽管两大巨头对中国未来20年的航空市场作出了一个很乐观的预测,但一些民航界专家却表示,未来争夺中国民机市场的主角并不仅仅是波音和空客。支线客机尤其是大型喷气支线飞机将冲击波音、空客的干线飞机市场。
但波音公司并不认同这个观点。在昨天的发布会上,兰迪·贝斯勒对本报记者表示,波音对中国的支线航空市场也有预测,而且干线市场和支线市场是并存的。中国有瘦长的支线航线,也有客流量大的干线航线和枢纽航线,两者并不冲突。因此,支线飞机也会和干线飞机并存,不存在支线飞机冲击干线飞机的问题。
但丘连中教授却认为,70座以上的新支线飞机甚至90座级的大型支线喷气飞机的出现,将改变航空运输市场的疆界,传统的界定支线、干线和低成本航空公司的标准正在日趋模糊。
丘连中教授说,支线喷气机在北美和欧洲的巨大成功,很大程度上仰仗替代飞行。大量的支线飞机不是用于替代螺旋桨飞机,就是用于替代干线喷气机。中国的螺旋桨飞机很少,支线喷气机替代干线飞机或与之同台竞技的情况将难以避免。
关于《航空质量管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