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意大利私人飞机》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
1、菲亚特的发展历程
2、意大利在二战中的主力战斗机是哪一型号?
3、二战中,意大利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意大利私人飞机》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菲亚特的发展历程
19世纪末,菲亚特成立。在这个充满创新的历史阶段,菲亚特的诞生,就注定着它成为世界工业领袖之一。
1899年7月11日,意大利都灵汽车有限公司(F.I.A.T.)成立,并且生产了第一款汽车:4HP。
1900年,菲亚特的第一家工厂正式落成,年产能达到24台。
1902年,乔瓦尼·阿涅利(Giovanni Agnelli)成为菲亚特的常务董事。
1903年,菲亚特在证券交易所上市,并开始生产第一款货车。
1906年,菲亚特的年销售额达到800万里拉,其中出口销售额600万。新增车型有8HP、10HP、12HP、24HP、60HP、100HP和130HP。此外,菲亚特还开始生产用于卡车、巴士、有轨电车以及船舶等领域的发动机。
1908年,菲亚特开始制造航空发动机。其第一款产品是50hp SA 8/75,融入了菲亚特在汽车运动方面的经验。
19世纪初,欧洲的经济和科技仍在高速发展,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工业产生了严重影响,使得军队成了工业的主要服务对象。
1910年,6款菲亚特新车型诞生,分别是12-15HP、15-20HP、20-30HP、30-45HP、Type5以及Type6。
1912年到1914年,菲亚特车型赢得了一系列国际赛事的桂冠,如美国大奖赛、印第安纳波利斯500英里赛、以及哥德堡-斯德哥尔摩冬季杯赛等。此外,菲亚特的首款小排量量产车Zero诞生。
1914年,菲亚特为军用18BL卡车生产了近2万个零件。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菲亚特还生产了各类军用航空发动机。
1915到1917年间,菲亚特开始建造当时欧洲最大的汽车工厂——林格托工厂(Lingotto),此外,菲亚特集团开始进军钢铁和铁路行业。
1919年,一战过后,菲亚特随即推出几款新车型,包括501“economy”、505、510以及首款拖拉机:702。
战后的意大利面临着政治局势紧张、社会冲突等问题,这对于公司的正常运营是一段艰难的时光,需对成本管理进行严格把控。1923年危机结束,林格托工厂(Lingotto)正式落成,并且成为了菲亚特的象征,这预示着菲亚特在未来与工业化生产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林格托工厂(Lingotto)引进了流水线和新的生产方式。
1920年,乔瓦尼·阿涅利(Giovanni Agnelli)成为菲亚特的董事局主席。
1922年,菲亚特的首款民航飞机AL biplane进行了首次试飞。同年,菲亚特建造了GrandiMotori工厂,专门生产船舶发动机。
1921年到1929年,菲亚特生产了众多车型,包括SuperFiat、519(6气缸豪华车型)、509以及503。1927年,菲亚特生产了520的驾驶室左置版本,。1928年,世界首款量产车装配铝合金汽缸盖车型问世。1929年,菲亚特推出了经济车型514和拥有优雅外观的525。同年,厢式货车1014发布,拥有6个车轮,双变速器,铰接式底盘,越野性能非常强大。
19世纪30年代早期对于菲亚特而言,是巩固生产基地和实现海外发展的时期,菲亚特从意大利来到了法国、西班牙、波兰和苏联等国家。
1930年,菲亚特生产了世界上第一辆轨道车Littorina。
1932年,菲亚特发布700C拖拉机。
1930年到1935年,菲亚特发布了15款车型,其中几款成为了汽车史上的里程碑车型,包括广受欢迎的508 Balilla、豪华的518、527 Ardita、拥有空气动力学设计的1500、经济车型500 Topolino和1100 “Musone”。
1934年,Francesco Agello驾驶了一架搭载菲亚特AS6发动机的Macchi-Castoldi M.C.72螺旋桨水上飞机创造了709.209千米/小时的速度记录,至今未被打破。
1935年,推出菲亚特的1500型车,把实验成果推向了市场。除了它先进的生产线外,这款车还拥有6缸,独立的前轮悬挂和管形底盘。 1937年,菲亚特动工建设Mirafiori工厂,并于两年后完工,将最先进的工作方式引进到意大利。
二战时期,菲亚特大幅降低轿车产能,将大量产能转移至军工业,开始生产装甲车、飞机、船舶发动机等,其中卡车的产量较战前增长了4倍。
1940年,菲亚特016达到了高于160千米/小时的时速,打破了当时柴油汽车的速度记录。
1942年,菲亚特推出了轮式拖拉机700D,和重型柴油履带车50。为了避免被德军征用,菲亚特把50隐藏在地下,直到战争结束前夕,才将其公诸于世,并开始量产。
1945年12月16日,参议院乔瓦尼·阿涅利(Giovanni Agnelli)去世,维托里奥·瓦莱塔(Vittorio Valletta)接任菲亚特集团董事长。同年,集团恢复了大规模生产,推出了众多车型,包括500B berlinetta、500B estate、新版1100、1500和1100S跑车。此外,菲亚特集团还生产了卡车、巴士、大功率拖拉机、火车车厢、飞机和大型船舶发动机。
1949年,菲亚特集团员工数量达到了7.1万人,并重新开始盈利。
19世纪50年代,意大利经济快速发展。汽车工业作为主要推动因素之一,有着惊人的增长速度:从1949年每96个意大利人拥有一辆汽车,到1958年每28人拥有一辆,再到1963年每11人拥有一辆。在这十余年间,菲亚特集团的员工人数达到了8.5万人,汽车产量增长则超过6倍。
1951年,由菲亚特生产的发动机驱动的轮船GiulioCesare开始在跨大西洋航线服役。同年,意大利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菲亚特G.80投入了飞行。
1952年,菲亚特的高性能跑车8V创造了200千米/每小时的最高时速,菲亚特的直升机7002首次亮相。同年,卡车车型682N开始量产。该车型持续生产了超过25年,是运输史上的里程碑车型。
1953年,意大利的首款柴油乘用车——菲亚特1400发布。
1955年,菲亚特发布畅销车型600,这是菲亚特首款后驱乘用车。Impresit,一家专业从事土木工程的公司于1929年成立,专门负责道路、隧道、桥梁和水坝建设等工程,如三比西河(theZambesiriver)上的卡里巴大坝(theKaribadam)。
1956年,菲亚特推出全新500和AutobianchiBianchina,G.91被北约选为战术战斗机。
19世纪60年代,意大利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菲亚特集团的产量实现快速增长:汽车从每年42万辆增加到174万辆,卡车从1.9万辆每年增加到6.5万辆,拖拉机从2.2万台每年到5万台,推土机从3000台每年到6255台。此外,菲亚特集团的员工人数几乎翻倍,增加到了17万余人。
1964年,菲亚特发布了双门五座轿车Fiat 850。
1966年,菲亚特创始人乔瓦尼·阿涅利的孙子小乔瓦尼·阿涅利(Giovanni Agnelli)就任菲亚特集团董事长,并签署了在俄罗斯Togliattigrad建设Vaz工厂的合同,该工厂预计日产能为2000辆Ziguli乘用车。
1967年,维托里奥·瓦莱塔(Vittorio Valletta)去世,Rivalta工厂开工投产,菲亚特集团收购了马涅蒂·马瑞利(MagnetiMarelli)大部分股份。同年,菲亚特124荣膺“年度车型”的称号,此外,菲亚特DinoCoupé轿跑车正式发布,其发动机采用了法拉利的技术。
1969年,菲亚特集团收购了蓝旗亚(Lancia),以及法拉利50%的股份。同年,菲亚特集团的铁路部门设计并生产了世界上首款摆式列车Pendolino。
1970年,菲亚特的首款前驱车型128荣膺“年度车型”称号。
20世纪60年代末期,意大利频繁发生游行等社会动荡,对菲亚特集团产生了严重影响。尽管如此,菲亚特集团仍然在意大利南部进行了大量投资,开始在Termini Imerese、Cassino、Termoli、Sulmona、Vasto、Bari、Lecce和Brindisi等地建设工厂。同时,菲亚特开始把经营活动分散化,逐渐转型为工业控股集团。第一批成立的公司包括菲亚特建材公司、菲亚特工程公司和依维柯。
1971年,菲亚特推出127。该车型取得了巨大成功,隔年荣膺“年度车型”称号。同年,拥有悠久历史的运动化品牌Abarth被菲亚特集团收购。
1972年,蓝旗亚(Lancia)开始生产Beta,即随后几年推出的Stratos、Gamma和Delta的先导车型。同年,蓝旗亚车队获得了世界拉力锦标赛冠军,并在之后的1974、1975和1976年蝉联冠军。菲亚特车队则蝉联了1977和1978两届冠军。
1975年,法拉利赢得了F1世界锦标赛,并在1977年和1979年再度登顶。
1976年,菲亚特技术研究中心Centro Ricerche Fiat成立。
1978年,菲亚特集团的部分工厂引进了创新的汽车底盘装配系统Robogate。同年,集团在意大利和巴西开设了几家新工厂,并成立了两家新公司:柯马 (Comau)和泰克西(Teksid)。
1979年,菲亚特集团汽车部门成立了新公司——菲亚特汽车有限公司,旗下拥有菲亚特、蓝旗亚、奥托比安西(Autobianchi)和法拉利等品牌。
20世纪80年代,世界工业经历了巨大变革,一切都和电子、新材料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发展产生了关联。为了环保,菲亚特集团研发了电动车型和天然气车型,并成立了汽车回收Fare项目。
1980年,菲亚特发布经济车型中的翘楚——Panda。
1983年,在佛罗里达的卡纳维拉尔角,菲亚特发布了全新Uno,象征着公司的创新和技术革新。Uno赢得了1984年的“年度车型”称号。
1984年,阿尔法·罗密欧成为菲亚特集团的一员。
1985年,菲亚特集团开始在FIRE平台(完全集成机器人化生产发动机)进行车辆生产。
1987年,菲亚特集团推出了世界上首款为乘用车而设计的直喷柴油发动机。
1988年,菲亚特集团成立了意大利研究中心。同年,菲亚特Tipo获得了“年度车型”称号。10年里,菲亚特集团旗下各品牌都推出了许多成功车型,包括菲亚特Regata和Croma,蓝旗亚Delta、Thema和Y10,阿尔法·罗密欧164,法拉利GTO、Testarossa和F40,以及商用车Fiorino和Ducato。
19世纪90年代,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菲亚特集团采取了多线战略:一方面加强在产品及流程方面的创新,以及增加欧洲以外市场开拓上的投资,一方面实施成本控制和集团内部重组。
1990年,菲亚特推出Panda Elettra,首款量产电动汽车。
1993年,菲亚特集团收购了知名汽车品牌玛莎拉蒂,并在同年发布了专为残障人士设计的Progetto Autonomy。
1995、1996和1998年,菲亚特Punto、菲亚特Bravo-Brava和阿尔法·罗密欧156获得了“年度车型”的称号。
1997年,阿尔法·罗密欧推出156,是世界首款搭载共轨柴油发动机的车型。在随后几年中,该车型让柴油车市场发生了巨大变革。
1998年,菲亚特Multipla、蓝旗亚Lybra和全新Punto上市。
1999年,菲亚特集团研发的世界首款手自一体变速器Selespeed开始量产。同年,纽荷兰CNH-Case公司成立,力争在农业和建筑设备市场取得全球领先地位。
21世纪10年代,菲亚特集团经历了企业文化的巨大变革,并将重心重新转移到汽车工业。集团旗下所有品牌都发布了全新车型:菲亚特发布了全新Punto、全新Idea、全新Bravo,并重新推出经典车型菲亚特500;阿尔法·罗密欧推出了159、166、Mito和Giullietta;蓝旗亚为了庆祝品牌诞生100周年而推出了全新Ypsilon;法拉利推出了Ferrari F430和599 GTB Fiorano;玛莎拉蒂推出了迷人的GranSport和GranTurismo coupés。
2000年,菲亚特集团和通用汽车携手成立产业联盟(2005年解散)。阿尔法·罗密欧的新车型147荣获了“年度车型”称号。
2001年,菲亚特推出Stilo。2002年,蓝旗亚推出了新的豪华旗舰车型Thesis。
2002年,在掌舵了菲亚特近半个世纪后,小乔瓦尼·阿涅利(Giovanni Agnelli)去世,他的弟弟阿姆贝托·阿涅利(Umberto Agnelli)继任成为菲亚特集团董事长。同年,菲亚特集团投资了MultiJet技术和全球最小的直喷柴油发动机。在巴西,菲亚特推出了混合燃料技术,用汽油和乙醇的混合物作为汽车燃料。
2004年,阿姆贝托·阿涅利(Umberto Agnelli)去世。卢卡·迪·蒙特泽莫罗(Luca Cordero di Montezemolo)被指定为菲亚特集团董事长,约翰·艾尔坎(John Elkann)为副董事长,马尔乔内(Sergio Marchionne)为CEO。同年,菲亚特Panda荣获“年度车型”称号。
2005年,菲亚特集团重新开始盈利,其开发的16v 1.3 MultiJet发动机摘得“年度发动机”桂冠。同年,菲亚特动力科技公司(FPT Powertrain Technologies)成立。
2006年,菲亚特发布可替代燃料TetraFuel系统。
2007年1月末,菲亚特发布了全新Bravo。3月,知名车型Abarth再度发布。7月4日,全新菲亚特500发布,随即大获成功,上市一年后便荣获“年度车型“称号。
2008年,全新蓝旗亚Delta、阿尔法·罗密欧8CSpider、500 Abarth、Fiorino在日内瓦车展首次集体亮相。几个月后,菲亚特发布了Qubo和天然动力的Grande Punto。
2009年6月10日,菲亚特集团和克莱斯勒集团联合发表声明,宣布结成全球战略联盟。同年,菲亚特动力科技引进了两项技术:MultiJet II和MultiAir(电动液压阀门控制系统)。12月,全新Doblò发布。此外,菲亚特集团因其在可持续发展上的建树,入选了“道琼斯可持续发展世界“以及”道琼斯可持续发展STOXX指数“。
2010年,约翰·艾尔坎(John Elkann)就任菲亚特集团董事长。菲亚特发布了两项重要创新技术:TCT(双离合变速器)和TwinAir,全球首款高科技双气缸发动机。4月,阿尔法·罗密欧Giullietta发布,第50万辆菲亚特500下线。9月16日,菲亚特集团的股东达成一致,同意将工业部门从集团中拆分,并单独成立菲亚特工业集团。
2011年1月1日,集团拆分正式生效。在新的公司结构下,菲亚特集团旗下囊括了菲亚特集团汽车、法拉利、玛莎拉蒂、马涅蒂·马瑞利、泰克西、柯马和菲亚特动力科技(乘用车、商用车动力总成部门)。新集团由在意大利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菲亚特工业集团领导,工业集团旗下包括凯斯纽荷兰、依维柯和FPT动力科技(工业和航海业务动力总成部门)。
2014年1月,菲亚特股份公司宣布完成对克莱斯勒集团所有股份的收购,克莱斯勒成为菲亚特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同时,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FCA)宣布成立,成为全球第7大汽车制造商。
2014年5月,FCA宣布了全新5年发展战略规划,在2014-2018年将投入500亿欧元,并计划在2018年底前完成全球700万辆年销售目标。
2014年10月13日,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股份有限公司(FCA)宣布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代码:FCAU)。FCA董事会任命艾尔坎(JohnElkann)为董事长,马尔乔内(SergioMarchionne)为首席执行官。
意大利在二战中的主力战斗机是哪一型号?
意大利Breda Ba.65攻击机
性能简表
研制年代 1935年
用途 对地攻击机
乘员 1or2人
发动机 1*1000hp Fiat A.80 RC.41
1*800hp Rhone-Gnome K-14
航程 550KM
最大速度 430KM/H(单座),410KM/H(双座)
升限 6300M
重量 2400/2950KG
外形尺寸 翼展12.10M 机长:9.30M 机高:3.20M
武备 2*12.7mm Breda-SAFAT
2*7.7mm Breda-SAFAT
300KG炸弹(机内)
2*200KG炸弹(翼下)
简介:
1935年以截击机/轻轰炸机/侦察机/地面攻击机为设计目的设计的单座/双座飞机。原型机MM325于1935年2月试飞。主起落架向后收起,全金属结构,操纵面布蒙皮。最初的81架飞机装法国Gnome-Rhone K-14发动机,立即装备意大利法西斯政府向西班牙派驻的援外航空兵团13架,参加1937年8月在西班牙桑坦德(Santander),1938年1月在特鲁埃尔(Teruel),1938年在埃布罗河(Ebro)对西班牙共和军的战斗。西班牙内战的使用经验说明Ba.65仅适合于地面攻击,于是Breda和Caproni-Vizzola公司又各生产80和57架,装Fiat A.80发动机,除交西班牙前线12架外,其余由意大利空军装备。1940年意大利参战时,Ba.65主要驻利比亚地区。由于不适应沙漠作战,加之性能过时,大部分飞机在1941年英国军队进攻昔兰尼加时损失殆尽。在意大利军队使用的Ba.65是双座型,增加一名观察员兼后机枪射手,飞机的后部座舱为敞开或装一个Breda L 型小炮塔,架设一挺7.7mm机枪。
除了意大利军队使用外,Ba.65还向多个国家出口:
1938年 出口伊拉克25架双座型,1941年伊拉克拉希德.阿里策动亲德政变时曾经使用和英国军队作战。
1938年 出口智利20架,装Piaggio P.XI C.40发动机。
1939年 出口葡萄牙10架。
1937年 进行改装PrattWhitney R-1830发动机的试验,准备出口中国,但因抗战爆发未成交。
IMAM Ro.37 Meridionali战斗/攻击机
性能简表
设计师或设计单位
研制年代 1934年
用途 双座战斗/对地攻击/观察/联络/救护机
乘员 2人
发动机 1*560hp Piaggio P.IX
1*700hp Piaggio P.XR
航程 1212KM
最大速度 332KM/H
升限 6762M
重量 1585/2420KG
武备 3*7.7mm+180KG炸弹
外形尺寸 翼展11.08M 机长:8.56M 机高:3.15M
简介
意大利双翼双座战斗机。1934年试飞,先装600hp Fiat A.30 RA"V"型12缸发动机,但在东、北非的热带地区作战时经常发动机过热。随即更换发动机称为Ro.37/Ro.37bis,各生产160架或475架。
Ro.37bis首次参战是装备意大利援外航空兵团和佛朗哥军队。主要担负对地攻击任务。1936年参加在阿比西尼亚的作战。1940年意大利参战时尚有275架,在北非和东非仍然被当成一线战斗机使用。在入侵巴尔干半岛时是意军的标准侦察机。之后退出第一线,从事联络、救护等辅助任务。1943年全部退役。
阿富汗、厄瓜多尔、匈牙利、乌拉圭等国也使用过该机。
Ro.43/45
与Ro.37同时发展的海军双座舰载水上飞机。除了有两个桴体外,其余和Ro.37相似。1940年参战时有105架在意大利海军服役,是意大利海军的标准弹射起飞舰载水上飞机。1943年投降时还有48架。少量Ro.43装备西班牙海军,从事海空搜索和救援。
Ro.45是单座型。
意大利Reggiane Re.2002 Ariete II(Ram II,公羊 II)战斗轰炸机/对地攻击机
研制年代 1940年
用途 战斗轰炸机/对地攻击机
乘员 1人
发动机 1*1175hp Piaggio P.XIX RC.45
航程 1105KM
最大速度 531KM/H
升限 ?M
重量 2390/3650KG
外形尺寸 翼展11.00M 机长:8.20M 机高:3.15M
武备 2*12.7mm Breda-SAFAT + 2*7.7mm or 2*20mm
500KG+2*160KG炸弹
简介
1940年夏天,因Re.2001的发动机供应问题很多(德国发动机交货时断时续,阿尔法、罗米欧公司的仿制品质量存在问题),不得不在Re.2001的基础上改进设计前机身,换装新的气冷发动机,形成新的战斗轰炸机/对地攻击机。
Re.2002在机头装两挺12.7mm机枪,通过同步器协调穿过螺旋桨平面射击;两挺7.7mm机枪装在两个机翼的中段;机腹可以携带一枚420/500KG炸弹,翼下挟带两枚160KG炸弹。
1940年10月首次试飞,飞机制造精致、结实耐用,操纵品质和性能均不错。意大利空军订购了200架,到1942年3月才开始交付。1943年7月,第五俯冲轰炸集团才完成列装,随即参加了抵抗盟军在西西里岛的登陆战。
1943年意大利投降后,大约40架Re.2002投向盟军一方,一直使用到1944年。在德国占领区的生产线一直进行生产。共计生产了255架Re.2002,意大利(包括盟军一方面的意大利联合空军和法西斯“萨洛共和国”空军)装备了149架,德国空军除了直接接收60架新机外还将一直不能形成一支可供实战的“萨洛共和国”空军的40余架Re.2002掠为己有。德国的Re.2002主要用在和法国抵抗运动的战斗中。
德国空军曾经设想发展一种使用BMW 1600hp(和FW-190使用的发动机同型)发动机的改进型,但仅停留在计划阶段。
二战中,意大利最强大的战列舰是哪艘?怎么沉的?在哪?时间?它的简介。
最强战列舰:
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 维内托级首批2艘:“维托里奥·维内托”号、“利托里奥”号;2艘改进型:“罗马”号,“帝国”号。
沉没时间,地点:
1.“维托里奥·维内托”号建于的里雅斯特的亚得里亚特伊戈造船厂,1934年10月28日铺设龙骨,1937年7月25日下水,1940年4月28日完成。1943年9月9日与其姊妹舰驶往盟军控制的马耳他,随后被扣留。战后1947年10月回到拉斯佩齐亚,1948年1月退役,1948-1950年在拉斯佩齐亚拆毁。
2.利托里奥号(Littorio) 建于热那亚安萨多造船厂,1934年10月28日铺设龙骨,1937年8月22日下水,1940年5月6日完成,1943年7月30日改名为意大利号(Italia)。
3.“罗马号”是意大利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是建造的一艘改进型战列舰,排水量高达35000吨,该舰也是二战时意大利最后一艘服役的主力舰。“罗马”号服役于1942年6月,1943年9月被德国制导炸弹击沉,全舰官兵葬身海底。
4.“帝国”号1945年初仍未能全面竣工,于2月20日在里雅斯特自沉。
简介:
维内托级战列舰(意文:Vittorio Veneto,中文全称: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意大利建造的一种战列舰,是一级充分体现意大利海军在地中海作战意图的主力舰,航速较高,最大航速达到30节,续航力14节/4700海里。从建成时到大和号战列舰舾装的这段时期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先进的战列舰之一。
关于《意大利私人飞机》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