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飞机专利

近距离支援飞机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10-07 04:42:22

简介:】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近距离支援飞机》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
1、全球最受欢迎轻型战机之一:A-29超级巨嘴鸟,为何服役期无一损毁呢?


2、欧洲EC-135直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近距离支援飞机》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全球最受欢迎轻型战机之一:A-29超级巨嘴鸟,为何服役期无一损毁呢?

A-29超级巨嘴鸟战机是一个在许多国家服役过的轻型螺旋桨战机,虽然他一直性能优越,但是服役的国家都是在巴西,哥伦比亚,多米尼加这些国家。直到后来美国看到了a-29超级巨嘴鸟战机开始向它的制造公司提出合作的想法,超级巨嘴鸟才真正的变成了一个享誉全球的轻型螺旋桨战机。

A-29超级巨嘴鸟是由巴西航空工业安防公司首先研制而成的,其实它原本的名称并不是a-29,而是eMB314。原先超级巨嘴鸟被研制出来是用于教练机的功效,在1992年的时候,第1架超级巨嘴鸟就已经升空了。研制出来之后,超级巨嘴鸟一直被用作教练机,可是后来巴西军方又开始有了不一样的想法,认为超级巨嘴鸟应该具备其他更强的战斗能力,所以超级巨嘴鸟开始从教练机往战斗机转变。

这项研制的工作一直都在进行,超级巨嘴鸟在1999年的时候终于研制成功,并且开始飞行测试。当时的超级巨嘴鸟使用的是数控整体机械加工以及一系列先进的飞机制造工艺,在飞机的动力方面使用的是惠普的pt6a-68c涡桨发动机。在当时惠普的这种窝角发动机动力是非常高的,功率最高可达1193千瓦。而且作为战机的话,超级巨嘴鸟就需要对战斗人员进行保护,新升级的超级巨最妙使用的是防弹纤维内衬的保护。而且为了这增加超级巨嘴鸟的安全性,防止油箱的爆炸,采用了防爆自封,油箱很大的解决了飞机在行驶过程当中出现油箱爆裂的事故。座舱的座椅也使用了弹射座椅的设计,极大的保证了在发生危险的时候,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到了2003年12月份的时候,巴西空军得到了第1架a-29超级巨嘴鸟战机。

2003年之后超级巨嘴鸟就开始服役,这也使得美国有机会看到超级巨嘴鸟这种轻型战机的战斗优势,并在2011年12月的时候提出超级巨嘴鸟是轻型空中支援项目的最优者。并开始与巴西航空工业安防公司洽谈合作的事项,最终完成了3.55亿美元的合作项目,美国合作公司是佛罗里达州的内华达山脉公司,在此之后a-29就是由巴西航空安防公司与内华达山脉公司共同制造。

欧洲EC-135直升机有哪些优点?

欧洲直升机公司研制的EC-135轻型双发多用途直升飞机,采用先进的航电系统,自动化程度非常高,有些警用或公务机型还加装夜视系统以及先进彩色电子地图系统,总体性能出色。在EC-135基础上发展出了EC-635轻型空对空战斗和地面支援双发陆军多用途直升飞机,采用装甲保护。

这两种直升飞机具有一流直升飞机所需要的优异品质同时,采用一些最新技术和专利技术,如复合材料主旋翼和专利低噪音涵道尾螺旋浆等,综合性能指标优于同类机型。

欧洲直升机公司生产的EC-135是一种性能优异的轻型双发多用途直升飞机,在全世界广泛操作。

1996年首架生产型直升飞机进入德国空中援救公司使用,至今超过300架飞机在27个国家的一百多个客户中飞行。最近的订购包括:捷克警察航空部门订购八架,第一架在2004年1月交付;罗马尼亚内政部(警察和EMS)订购五架,在2003年11月首批3架交付;其他国家订购十架用于空中执法和CJ系统公司订购六架。

在2003年11月,欧洲直升机公司和欧洲直升机罗马尼亚公司(欧洲直升机公司和罗马尼亚IAR公司的一个共同投资公司)为在罗马尼亚的布拉索夫本地组装EC135签署一份协议。

根据客户要求,直升飞机可供应两种型号,区别是主要提供不同型号的发动机,EC-135T2型,采用TurbomecaARRIUS2B2发动机提供动力;另一种为EC135P2型,采用普惠公司PW206B2发动机提供动力。

EC-135直升飞机在客舱能配备八个座位,也能进一步改进配置用于执法人员或贵宾运送;紧急医疗服务;搜寻和援救和其它的任务。

歼击-轰炸机、战斗-轰炸机、攻击机、强击机、轻型轰炸机、近距空中支援飞机、打击机、有什么区别

歼击机和战斗机是一个概念,不要搞混了。

轰炸机就是只携带炸弹,没有装备对空导弹的装备,主要任务是轰炸对方的重要军事目标或者是军事力量。B2,B52,b1,图160都是此类。

战斗机也就是歼击机主要是和对方战机进行空战获得子制空权,包括了地方的战斗机轰炸机以及导弹都是其作战目标。f15,f16。

攻击机就是你说的打击机,主要负责对地的火力攻击,这种飞机要求是能在地方有限的火力攻击下进行强行的进攻,只配备基本的对空自卫导弹,所以这种飞机的抗击打能力要求就比较高,但是对于其飞行性能上就没那么高的要求。

随着雷达技术的进步,使得战机的雷达不但能对空引导,还能进行对地的引导,这个时候就出现了战斗和轰炸一体的飞机。最先出现战斗轰炸的飞机都是从战斗机改装过来的,雷达和发动机的进步使得战斗机可以承担一切额外的轰炸任务。

轻型轰炸机是在某一个时间出来的,就是弥补大型轰炸机和战斗机之间的空缺而出现的,轻型轰炸机基本上是上次50年代左右的时候出现的,但是当战斗机能够从事轰炸任务的时候,轻型轰炸机便没有了。

近距空中支援飞机从名字就看出来了,就是航程近的对空战斗机。

打击机就是战斗轰炸机,能对空对地的。这属于是我们自己创造的。

严格意义上来讲,战机只有;负责空战的战斗机,负责大轰炸的轰炸机,还有能够强行突破的攻击机。而到了战斗机就还有不同的分工,比如截击机和战斗机,截击机的主要目标是轰炸机和导弹还有侦察机,他的特点是速度极快,机动性则是一般,而普通战斗时机动性好在速度上没有截击机那么快了。而在战斗机和轰炸机之间则是有战斗轰炸机填补这个空缺了,战斗机和攻击机之间由战斗攻击机来弥补,战斗轰炸机他的特点就是能对地攻击,但是牺牲了一部门的空战能力,而战斗攻击机则是可以进行有限的地面火力支援的任务,但是不能像攻击力那样皮糙肉厚。

鹞式战斗机的特点及作战性能?

“鹞”是一种亚音速单座单发垂直/短距起落战斗机, 是英国原霍克飞机公司(已并入英国航宇公司)和布里斯托尔航空发动机

英国鹞式战斗机

公司(已并入罗·罗公司)研制的世界上第一种实用型垂直/短距起落飞机,其主要使命是海上巡逻、舰队防空、攻击海上目标、侦察和反潜等。1966年8月“鹞”式原型机试飞,1969年4月开始装备英国空军。“鹞”式飞机采用带下反角的后掠上单翼,一台“飞马”发动机,机身前后有4个可旋转0°~98.5°的喷气口,提供垂直起落、过渡飞行和常规飞行所需的动升力和推力,机翼翼尖、机尾和机头有喷气反作用喷嘴,用于控制飞机的姿态和改善失速性能。“鹞”具有中低空性能好、机动灵活、分散配置、可随同战线迅速转移等特点。其最大缺点是垂直起飞时航程和活动半径小、载弹量小并且陆上使用时后勤保障困难。

英国鹞式战斗机 - 战机设备

可分为三个系列:第一个系列是对地攻击型,包括“鹞”GRMK1、GRMK1A和GRMK3,1969年4月开始装备部队。第二个系列是双座教练型,包括“鹞”TMK2、TMK2A、TMK4、TMK4A和TMK8N等型别,1970年7月开始投入使用。第三个系列是海军型和出口型,包括“鹞”MK50、GRMK5、MK52、MK54、MK55、MK60以及“海鹞”FRSMK1和FRSMK2等。其中主要型别有:“鹞”MK50是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生产的单座直接空中支援和侦察型战斗机,美国海军编号为AV-8A,1971年开始交付,至1977年全部交付完毕。GRMK5是MK50的改进型,美国海军陆战队编号为AV-8B。

英国鹞式战斗机

武器装备:典型带弹方案为一对30毫米“阿登”机炮舱,三颗454千克炸弹,一对“马特拉”155火箭发射筒,以及“响尾蛇”空空导弹等。

尺寸数据:翼展7.70米,机长13.89米,机高3.45米,机翼面积18.68平方米,展弦比3.175,机翼后掠角(1/4弦线处)34°。

重量数据:空重558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1340千克。

性能数据:最大平飞速度1186千米/小时(高度300米),海平面最大爬升率180米/秒,实用升限15240米,作战半径垂直起落时92千米、短距滑跑时418千米,转场航程(带四个副油箱)3300千米

英国鹞式战斗机 - 实操方面

自从美国海军陆战队1971年从英国引进这种飞机以来,它在非作战情况下共发生了300多起事故和900多起险情,导致45名飞行员送命。这些人大多都是优秀飞行员,他们有的是刚刚走出航校大门的高才生,有的是陆战队重点培养的中坚力量。

英国鹞式战斗机

   

按照美国军方制定的衡量飞行安全的标准———每10万飞行小时重大事故(也称A级事故,指导致人员死亡或永久受伤,或财产损失超过100万美元的事故)率,第一种鹞式飞机(AV—8A)的A级事故率之高简直称得上是天文数字———31.77起/10万飞行小时。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某鹞式中队接连发生机毁人亡的事故,中队飞行员干脆给这种飞机取了个“寡妇制造者”的绰号,结果它一直流传至今。据统计,AV—8A一半多在事故中坠毁。

20世纪80年代中期,陆战队开始用安全系数更高、作战能力更强的AV—8B取代AV—8A。但是截止到1996年,新型鹞式战斗机也摔毁了近1/4。AV—8B的平均事故率是11.44起/10万飞行小时,比同期其它军种攻击机或战斗机的事故率总和还要高。此间,由鹞式飞机失事所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了18亿美元。2001年似乎是鹞式飞机的“安全年”,它创下了有史以来最低的A级事故率———2.74起/10万飞行小时。但截止到10月1日,鹞式战斗机2002年的A级事故率又重新升到9.66起/10万飞行小时。 

由于鹞式飞机使用了独特的空气动力原理,因此驾驶它对飞行员也就提出了特殊的挑战。普通喷气式战斗机只有起飞和降落两种操作模式,而鹞式飞行员则需掌握四种基本的起降方法。除了节流阀、控制杆和方向舵踏板以外,他还必须控制好四个旋转式喷气管,以确保飞机得到所需要的升力或降力。在垂直飞行时,他还要密切注意风向。如果在夜间或航行中的军舰甲板上起降,飞行员需要考虑的因素就更多了。

如此复杂的操作需要飞行员进行高强度的训练,但是由于这种飞机故障频繁,经常被停飞,因此飞行员只能在模拟器上练习。由于训练时间不足,飞行员在飞行时很容易发生误操作,这也是导致鹞式频频坠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鹞式飞机还很难“伺候”。如果更换它的发动机,平均需要550工时,而对F/A—18做这项工作则只需9小时。鹞式每上天一小时,平均需要25小时的地面维护,这相当于F/A—18的2—5倍。 

英国鹞式战斗机 - 技术奇迹

英国鹞式战斗机

尽管鹞式飞机的安全记录十分恶劣,但陆战队却一直对它寄予厚望,希望它能成为“有陆战队特色的空中力量”的支柱。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南太平洋的瓜达康纳尔岛经历了最惨烈的战斗。在战斗的紧要关头,美国海军出于本军种的作战需要还撤走了对陆战队的空中掩护。结果此次战斗中,共有1000多名美军陆战队员送了命。 

从那场战役之后,陆战队就发誓建立一支属于自己的空中力量。1957年,当时的陆战队总司令提出一个大胆设想:成立一支既能像直升机那样垂直起降又具备固定翼飞机航程和速度的新型战斗机部队。这个设想直到1968年陆战队在英国一个航展上第一次见到鹞式战斗机后才开始付诸实践。据当时参加航展的陆战队上校托马斯·米勒回忆说,“我对它一见钟情。它的两个机翼可以向后向下折起,4个喷管喷出的热空气可以提供23800磅的推力,使整个飞机能够从地上升起,进入盘旋状态,然后再飞向远方。这简直是一个技术奇迹”。

陆战队如愿以偿,1971年向英国购买了第一批鹞式战斗机。在此后的31年里,共购买了397架,尽管已经停产,但陆战队目前还装备着154架鹞式战斗机,它们还将服役13—17年。

英国鹞式战斗机 - 战力分析

英国鹞式战斗机

虽然被陆战队寄予厚望,但“鹞”本身的设计缺陷就决定了它在战场上不会有太大的出息。喷管喷出的气体温度过高,容易损坏跑道,而强大的吸气又容易吸进小鹅卵石等杂物,对发动机造成破坏。此外“鹞”的自重不能太大,否则无法垂直起降,这就限制了它的载油量,从而进一步限制它的航程和其它负载。 它的最大外部负载只有9000磅,与此相比,F/A—18的负载为1.55万磅。为了减轻重量,“鹞”的油箱没有加装防护装甲,油箱里没有阻燃泡沫,也没有加衬能够自我密封的隔膜(这种隔膜可以堵住被子弹射穿的窟窿),这些省略降低了它的战场生存性。但鹞式战斗机最致命的软肋还是它的喷气管。出于平衡的考虑,它产生推力最强、同时也是温度最高的喷管位于机身中央,而其它飞机的最热点则在机尾附近。所以一旦被热寻的导弹击中,鹞式飞机受的伤将更加致命 

这点担心已经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得到了证实。在那场战争中,陆战队共有7架鹞式战斗机被伊军炮火命中。根据美军的战后评估,鹞式战斗机的战损率为每出击1000架次损失1.5架飞机,而陆战队的主力战斗机F/A—18则毫发无损。在去年的阿富汗战争中,鹞式战斗机由于缺少一种激光瞄准系统,因此作战时只能由其它飞机提供定位。结果在去年11、12两个月,“鹞”参战最繁忙的阶段,它们也不过出动342架次,扔下了161颗炸弹。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分析家安东尼·科德斯曼在一篇文章中指出,“鹞式战斗机以往担负的紧密空中支援的任务已经发生了变化,在阿富汗战场上,紧密空中支援就意味着B—52在3万英尺的高空投下激光制导炸弹。此外,装备着狱火式导弹的捕食者无人机也能够执行鹞式的任务。AV—8B无论在续航能力、战斗负载、战场生存,还是在目标定位、通信能力上都已经落伍了。它之所以能够参战,无非是五角大楼想给每个人一个上场机会罢了”。

英国鹞式战斗机 - 创新纪录

英国鹞式战斗机

"鹞"式飞机在一次从航母甲板起飞过程中创造了新的弹射起飞重量纪录。该纪录是在增大"鹞"飞机已被认可的弹射起飞重量限制值的试验中,由一架GR7A飞机在Illustrious号英国皇家海军军舰(HMS)上创下的。此次试验的成功将使"鹞"飞机中队的海上对地攻击能力得到增强。

ATEC小组在12天时间里共计完成了12架次飞行。每次弹射起飞时小组通过增加特别为此次试验安装在飞机外部的4个外部油箱中的油量来连续增加飞机的重量。最后一次弹射起飞时,"鹞"GR7A飞机的燃油重量已基本与一架"鹞"飞机空重相同。

该9人试验小组由2名来自英国FastJet试验中队的"鹞"试飞员、6名QinetiQ公司飞行试验工程师和1名BAE系统公司代表组成。试验前期工作在英国皇家空军(RAF)Cottesmore和BoscombeDown机场完成。试飞员ChrisGotke称,弹射起飞重量增大后飞机起飞能力几乎与在地面起飞时一样。该小组今后还将用801海军航空兵中队的"海鹞"飞机在Illustrious号上完成舰船使用限制(SHOL)试验。[1]

印度LCA轻型战斗机有什么特性?

LCA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为满足印度空军需要研制的单座单发轻型全天候超音速战斗攻击机,主要任务是争夺制空权、近距支援,是印度自行研制的第一种高性能战斗机。印度空军提出其作战能力必须优于美国的F-20。

LCA项目是由印度政府1983年提出的,作为米格-21和Ajeet的后继机,1988年底完成任务规划,90年完成初始设计。

飞机的研制工作由航空发展局划分为600个工作单元,由全国50家公司与机构分工完成,如国防材料研究室研制发动机用超合金,国家物理试验室研制碳纤维,国家航空试验室作疲劳试验,印度斯坦航空公司作静力试验,印度技术学院研究复合材料结构,作系统模拟试验。可谓印度航空工业整体的结晶。但实际上LCA的研制最终还是很大程度上依赖外国——特别是美英的技术力量才能进行下去,如以1000万美元合同从达索公司聘请30名工程师进行技术援助,并向美国提出引进技术的申请。1987年已提出采用美国莫格公司电传操纵系统用零件,利尔·西格勒公司的电传操纵系统技术,霍尼韦尔公司的任务计算机、导航设备,本迪克斯公司的座舱显示、刹车、液压技术,诺斯罗普公司F-20上的电子综合化技术,通用电气公司的F404发动机。所以LCA并不是靠印度本身的力量所搞出来的。

1995年11月17日首架技术验证机TD-1出厂,首飞原定于96年7月,后推迟到99年中,96年底完成第二架验证机TD-2的制造。由于技术和管理的问题,LCA计划进度不断延迟,进展缓慢。1998年印度接连试验核武器,美国停止了对印度的帮助,同年5月印度不得不将自行开发的GTRE发动机交给俄罗斯进行为期两年的测试工作。LCA从70年代提出设想,到2001年1月5日的试飞,整个研发过程历经了近18年,已耗资数百亿卢比。在此过程中遭受过国人的严厉批评和外界的冷嘲热讽。另外印度搞核试验遭到美国制裁使其受到很大影响,因为两架验证机采用的是美国GE通用电气公司制造的发动机。经过了这些曲折之后试飞成功,自然是一个鼓舞。LCA的试飞的消息传出,印度全国反应强烈,总理瓦杰帕伊向参加试验的全体人员表示热烈祝贺。1月5日,当地各大报纸也都报道了该机试飞成功的消息。难怪印度政要如此高兴,因为它确实来之不易。

LCA翼展8.2米,机长13.2米,机高4.4米,正常起飞重量8500千克,空重约5500千克,最大平飞速度M1.7,实用升限15240米,限制过载+9/-3.5G。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LCA是一种自重很小的轻型超音速战斗机。但正因为如此,使用上也会受到一定限制,例如有效载荷不会太大,航程也会受到影响。至今未见公布该机的航程数据,但可以断定它的作战半径也一定不会太大。

整个LCA计划分为600个工作单元,由50多家公司和机构参与,印度斯坦公司负责整体集成。虽然印度政府雄心勃勃,但是仍然不能改变核心技术需要外国提供的事实。1987年美国同意向印度出口航电设备、复合材料等技术。98年美国空军为LCA提供了技术和后勤支援。在项目定义阶段法国达索公司也提供了包括信息数据处理、软件在内的一些技术。

LCA采取无尾三角翼布局,进气道位于机身两侧机翼下方。飞机按放宽静稳定度设计,集成4余度电传飞行控制系统,利用垂尾和机翼后缘的两段式升降副翼以及前缘的三段式缝翼对飞机的飞行姿态进行控制。飞机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铝锂合金以及钛合金等先进的材料。其修型三角翼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安装在机身上部,前缘复合后掠,内段后掠角小,外段大,大扭转角,上下单块蒙皮使用螺栓安装在翼盒上,大部分翼肋和桁条采用复合材料制造。前缘装有三段式缝翼,后缘为两段式升降副翼,气流在前缘内侧的涡流分离器和内侧缝翼的共同作用下,在翼根和垂尾处形成涡流。减速板位于机身上方垂尾两侧。垂尾、方向舵、升降副翼、减速板以及起落架舱盖都采用了复合材料。这一机翼设计非常独特,尤其是向前凸的前沿,但外界普遍怀疑这一设计的合理性,认为外凸设计实际上会减低LCA的机动性能。而且大三角翼并不符合短距起降的要求,因此也不适合舰载使用。另外机翼下还有着非常奇怪的4个大型突起物,但又并非翼刀,估计为作动筒,但若真如此设计,似乎比较笨拙一些。

原型机采用1台通用动力公司的F404-F2J加力涡扇发动机,推力80.5千牛;批生产型的发动机由印度自行研制,具体型号是装有道蒂/史密斯公司的全权数字式控制系统的GTX-35VS涡扇发动机,推力83.4千牛。进气道为几何不可调Y型方式。但实际上印度自己研制的PV1-5发动机是否可靠,还是很大的问题。2002年2月,出于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再度向印度提供军事援助和贸易,同意出售数量尚未公布的F404-GE-F2J3发动机,用于装备LCA战斗机。因此,批量生产的LCA非常可能放弃国产发动机,全面采用F404-GE-F2J3。

印度LCA轻型战斗机LCA采用了洛克希德·马丁电子公司的四余度电传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实现了“手不离杆”操纵。武器包括1门23mmGSH-23双管机炮,带有220发炮弹,射速3300发/分。机翼下有7个外挂点,可挂印度的各种导弹和火箭、炸弹等。

LCA型别有:单座基本型;LCA-T双座教练型,将来可能会取代Kiran教练机;NAVALLCA,计划中的海军型,将在飞机尾部增加着舰拦阻钩。LCA计划总费用为560亿卢比。美方则估计费用为650~780亿卢比。除了两架技术验证机外,HAL还在制造5架原型机,目前的客户则只有印度空军,大约需要200架左右,算上海军型也不会太多,生产型的飞机大约单价在2500万美元左右。但是,看现在LCA举步维艰的情形,LCA何时投入、能否投入装备还存在很大的疑问。

2002年6月5日LCA第二次试飞,飞行了大约30分钟。令外界惊讶的是该机于2001年1月完成了首飞,直到目前才第二次试飞,进度非常缓慢。印度国防部称已经制定了2008年将LCA引入空军服役的战机发展目标。

随后,几经计划延期和技术延误之后,第二架LCA原型机在班加罗尔进行了飞行试验。目前看来,在2010年前该战斗机服役的可能性不大。最近有媒体称,印政府正在从国外寻找适当的替换机种。这表明LCA计划的前景潜伏着危机。印度工业界部分人士认为,LCA的拖延,主要是政治而非设计上的原因。一位工业界人士说:“LCA计划受政治驱动,它将继续为政府官员提供就业机会,并将无限期地继续下去。”2002年底,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LCA将在3年内投产。他说等原型机完成一系列试验和测试飞行之后,印度将在3年时间内生产该型战斗机,用于海空军。费尔南德斯声称鉴于印度将在4到5年内实现俄罗斯苏-30MKI战斗机的国产化,和其他战斗机一起为印度构成一支强大的空军队伍。

印度信息系统技术公司于2002年7月成为LCA提供机身复合材料的设计软件。该软件能够增强复合材料的设计能力。机身复合材料由轻型高强度纤维混合构成,强度大。估计LCA机身的45%由这种复合材料构成。

在关键的数字飞行控制计算机设备上,2002年11月确定由英国BAE系统公司提供。该合同是由印度航空发展部ADE授予的。从事飞机飞控系统开发的BAE系统控制公司将提供6套激励器和传感器,每套包括28个可更换元件。该公司同时在两架飞行中的LCA飞机上完成激励器硬件的性能测试。这项工作预计将花费2000万美元。作为主要分包商的Moog公司将生产系统激励设备部分。BAE系统控制公司与ADE在为轻型战斗机设计飞控系统方面具有建设性关系。实际上,随着关键的数字飞行控制技术的引进,LCA的国产化程度与印度官方的说法已经相去甚远了。

进入2003年后,印度军方一些好高骛远的研制计划开始暴露出其固有缺陷,例如自行研制的高性能反坦克导弹、空空导弹都遇到了无法自行解决的困难,这对LCA的进程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关于《近距离支援飞机》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

尚华空乘 - 航空资讯_民航新闻_最新航空动态资讯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341 版权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