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特别想聊聊日本是怎么保证自己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全球的霸主地位的。
跟题主这个技术不外泄,有一定的关联。
从实际情况上说,没有永远把持的住的技术,只有牢牢攥在手里的产业。日
特别想聊聊日本是怎么保证自己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全球的霸主地位的。
跟题主这个技术不外泄,有一定的关联。
从实际情况上说,没有永远把持的住的技术,只有牢牢攥在手里的产业。日本在确定产业中心,从下游向上游转移,是从1980年前后开始的。那时候是日本产经省(类似于我们国家的工信部),主导这个发展模式。
这个所谓的从下游往上游发展,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就是以前生产电冰箱,电视机,电脑的企业,生产汽车的企业,开始生产零部件,生产机床,数控系统,轴承,刀具,电机等等产品。
比较典型的我们罗列一下:
这里,应该都是大部分人熟悉的品牌。松下,爱普生,川崎,雅马哈,三菱,还有欧姆龙等等。
这么说吧,不客气的讲,在全球工业自动化,工控装备市场,日本占据了50%以上市场份额。(这不是崇洋媚外啊! 这是在告诉你,现在有多么的严重!)
工控自动化代表什么?代表工业的根本,没有设备你生产什么东西?就好像最近一直在讨论的“光刻机”一样。没有这个光刻机,你生产不了芯片!
那么往上走,日本迈向上游,这种情况就不同。上游技术的把持度非常的高!
日本机床产品,超大型,超精密化的机床设备,限制出口。这事并不是不是传闻,国内有不少倒腾二手日本机床的。基本上都倒腾的是日本90年代的机床。你都没见过2000年之后的日本原产机床。不少都不出口。反而二手机床,鼓励出口。
为什么?可以有效地打击,中国原产的机床的价格啊!让你不好卖啊!毕竟人家上世纪的技术,跟我们现在差不多。
一些超高精的加工设备,很难进口,即使进口了,也要签署条款,不能生产军工设备。为了限制你生产军工设备,需要你上传需要加工的产品的图纸。(是不是很霸道!)
我们大部分见到的,例如用在汽车市场,甚至不少领域,加工精度都达到微米级别的机床,那都是可以出口的。但是国内没有生产基地,只有售后服务团队。
原产地都在日本。
就是现在发那科机器人的生产基地,也还是在日本,没有在中国做生产加工,只有装配基地。
曾经日本在上世纪的1979年,爆出的东芝出口苏联,大型五轴加工机床,被苏联用于加工潜艇浆叶的事情。直接造成了,日本在大型,高端机床上面禁止非常严格。
日本本国内产业链的对高科技的保护日本产业链的保护,非常的严重。基本上你看到的一些知名的日本品牌,产品都是使用的日本本土品牌的零部件。当然也有欧美的零部件,但是你很难能看到中国的零部件进入他们供应商体系。
使用本土的零部件的好处是什么?
(1)养活本土供应商。
(2)持续的创新,维持产品技术的高端性。
为什么中国有这么多大品牌,产业链的抗击打能力还这么差?
一方面是国内本土的装备制造企业确实弱,另一方面,就是国内的品牌,赚自己国家的钱,从来没想着扶持国内的设备商。你不扶持国内的设备上,就没有所谓的技术壁垒,永远也建立不了对技术的保护。
元器件是技术的核心,卖出去的东西,你都是看不到元器件的。即使拆卸,采用逆向研发的思路也是不行的。
举一个例子:小松挖掘机:内容来自林雪萍老师日本最大的工程机械厂小松,自己不生产多路阀。它一般会控制一些液压件来贴牌,液压件厂商没有话语权,也不能外卖。整个日本供应链都特别守规矩。实际上在日本,液压厂商按主机厂的要求做事,一条线上绑定,资金和发展动力都非常好。有些零部件工厂虽然很小,不及中国的工厂,但因为有小松工程机械、川崎液压等支持,做的还挺好。
像小松,川崎,三菱,松下这种跨国企业,不管产品卖到多远,都会使用原产国的零部件。这种持续性绑定,他们的核心零部件,外面根本看不到。想要就出高价,要不就买不到。
同时人家还不是最优的技术给你的。新技术都是给他们一直以来签约的日本厂商。这就占据了技术的高端领地。
即使你抄去了技术,也是淘汰了几年的。
归纳起来,日本采用的高科技封锁技术,是实际的封锁,加产业链的封锁。而中国恰好是产业链的扶持没有做到位。大品牌,觉得自己是跨国公司了,要用就用最好的,上外资品牌产线,结果一打起来贸易战,就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