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飞机专利

水上飞机发展史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09-24 15:24:56

简介:】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水上飞机发展史》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
1、飞机制造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何?


2、航空的历史发展


3、中国空乘行业发展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水上飞机发展史》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飞机制造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何?

综观飞机制造业近百年的历史,尤其是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史,飞机制造技术的发展由民用运输和军事用途强烈需求所牵引,并受到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形成了今天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局面。�

冷战时代的军备竞赛,刺激了军事工业,尤其是飞机制造业的发展。为了研制高性能新型战机、大型军用运输机、特种军用飞机和武装直升机,各国政府和军方不断推出新的研究计划,投入巨额资金,开发先进制造技术及其专用设备,基本建立了飞机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基础。�

随着世界经济较长时期的衰退,各国航空公司利润急剧下降,直接影响到飞机制造商。因此,他们为了生存,降低飞机全寿命周期内的成本就成为了新一代民机研制的一个重要指标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冷战结束后,各国大量削减国防经费,军方难以承受高性能武器装备的高昂采购费用,如F-22战斗机每架1.6亿美元。如此高昂的采购费,限制了该飞机的生产数量,因此美国军方提出研制买得起的飞机——JSF联合攻击机(每架约3亿美元)作为相应的补充。军机的研制生产也提出了高性能和全寿命周期低成本的双重目标。�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精益生产等许多新理念的诞生,使得飞机先进制造技术处于不断变革之中,传统技术不断精化,新材料、新结构加工、成形技术不断创新,集成的整体结构和数字化制造技术构筑了新一代飞机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框架。为了进一步了解国外飞机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这一趋势,本文介绍几种主要制造技术(本站节选其中的《先进数控加工技术》)。

西方工业发达国家飞机制造业应用数控技术始于60年代。近50年的数控技术发展中,发达国家飞机制造业中数控技术发展现状和应用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基本实现机加数控化、广泛采用CAD/CAPP/CAM系统和DNC技术,达到数控加工高效率,建立了柔性生产线和发展了高速切削加工技术。�

1 基本实现了机加数控化

发达国家数控机床占机床总数的30%~40%,而航空制造业更高,达到50%~80%。波音、麦道等飞机制造公司都配置了数量可观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先进数控设备,特别是大型、多坐标数控铣和加工中心,同时与之相关的配套设备齐全,数控化率高,基本实现了机加数控化。�

波音公司在Auburn民机制造分部建立了铝、钛、钢结构件机加车间和机翼蒙皮与梁结构件机加车间,机加设备362台,配置NC机床约180台,数控化率达50%。�

在90年代中后期,这些公司仍在进一步加强对机加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特别是多坐标高速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如波音公司在Wichita军机制造分部就新配有法国Forest Line公司43m×3m×2m高架3龙门5坐标Minumac 30TH 数控铣床,加工“空中客车”飞机结构件的英国航宇(BAe)、原德国汉堡DASA公司、负责贝尔直升机结构件制造的Remele公司等都配有数量不等的法国Forest Line公司的高速5坐标龙门铣床。其中Remele公司多达6台,主轴功率40kW,转速40000r/min,可加工零件壁厚薄到0.76mm。同时还配有Fischer机床头,主轴功率75kW,转速5000r/min,可加工尺寸很大的机翼壁板,切削效率很高。贝尔直升机公司还添置了美国费城Marwin公司用于加工飞机结构件的Automax IV双主轴5坐标高速加工中心,规格为20m×8m×9m,主轴转速24000r/min,进给速度�20m/min�。�

2 数控加工效率高

发达国家飞机制造公司数控技术应用水平高。表现在:不仅数控设备利用率高(一般达80%),主轴利用率高(95%),且加工效率极高,加工周期短,劳动生产率是我国的20~40倍。大型机翼整体加工件加工效率约50kg/h。麦道公司制造C-17军用运输机起落架舱隔框,加工效率约30kg/h。�

[pagecute]

3 广泛应用先进的CAD/CAPP/CAM系统

广泛应用CAD/CAPP/CAM/CAE自动化设计制造应用软件以及DFX等并行工程,并有足够的工艺知识数据库、切削参数数据库、各种规范化的技术资料作为使能工具。因而设计与工艺手段先进,工艺精良,NC加工程序优质,缩短了工艺准备周期,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大大缩短了零件生产周期。�

4 DNC技术广泛应用

发达国家飞机制造公司大多数在70年代末80年代就已经广泛地应用了分布式数字控制技术(Distributed NC,DNC)。波音公司在Wichita 军机分部建立的一个DNC系统,大约连接有分布在若干不同车间中的130多台数控设备, 包括加工中心、大型铣床、数控测量机。麦道、MBB和extron工厂等都建立了DNC系统。美国大约有2万多家小型飞机零部件转包制造商,60%~80%都使用了DNC系统。采用DNC技术具有明显的经济和技术效益,通常可提高生产率15%~20%。�

5 高速切削技术的应用

高速加工(High Speed Machining,HSM)被认为是21世纪机加工艺中最重要的手段。高速切削与常规切削相比具有明显优点:加工时间减少约60%~80%,进给速度提高5~10 倍,材料去除率提高3~5倍,刀具耐用度提高70%,切削力减少约30%,表面粗糙度Ramax可达8~10μm,工件温升低,热变形、热膨胀减小,适宜加工细长、复杂薄壁零件等。

飞机大型复杂整体结构件采用高速数控加工技术是近几年飞机机加技术发展的一种趋势。因此,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飞机制造商添置了许多先进的多坐标高速数控铣和加工中心用于铝、钛、钢等材料的各种整体结构件加工。波音Bertsche Engineering公司的高速加工中心,用于航空航天铝合金、复合材料零件的加工。

对铝合金高速加工,切削速度可达2000~5000m/min,主轴转速达10000~40000r/min,加工进给速度为2~20m/min ,材料去除率30~40kg/h。�

高速切削加工技术对机床、刀具、控制系统、编程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达国家对高速加工的配套技术研究和应用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看待,解决得较好,并在不断完善。�

6 应用高自动化水平的制造系统

发达国家飞机制造公司非常重视应用高自动化水平的制造系统,提高新飞机研制生产能力,加强企业竞争力。70年代末80年代先后建立了柔性制造系统(FMS)用于飞机结构件柔性加工,在新机研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90年代中后期,由于高速切削机床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飞机整体加工件的增多,开始较广泛应用柔性加工单元或以柔性加工单元组成柔性生产线来加工飞机整体结构件(在汽车制造业领域也同样得到应用)。如波音Wichita军机分部用高速加工单元组成的柔性加工生产线来加工飞机整体隔框零件。达索飞机公司在“阵风”号飞机制造中也建立了一条柔性加工生产线,由4台5坐标切削中心构成,配有自动化工件装卸小车,容量达1000的机械手控制的工具库,只需配备一个操作者。

西方发达国家不仅重视发展数控主体技术,并注重协调发展与数控技术配套的各单元自动化技术,包括数控车间信息管理系统,从而使得数控技术得以快速发展并达到了很高的应用水平,有力地推动了飞机制造业发展和进步。目前,发达国家飞机制造商不仅实现了高效数控加工,而且实现了数字化设计(D-D)和数字化制造(D-M)。

航空的历史发展

美国最早的班机商业航线于1914年1月1日设立。最早的航空公司有布兰尼夫国际航空、泛美航空、达美航空、联合航空(最初为波音的子公司)、环球航空、西北航空和东方航空等。 1920年代早期乘客服务很少,大多数航空公司运送邮包。1925年福特汽车收购了一家飞机制造公司,开始建造全金属的福特三发动机飞机,这是美国第一家成功的航班飞机。它可以运载12名乘客,因此使得乘客服务更加有盈利。航空飞行逐渐成为美国运输网中铁路运输的补充。 与此同时胡安·特里普开始建立一个把美国与世界其它各地连接在一起的航空网。他创办了泛美航空,使用一支水上飞机队设立了洛杉矶至上海和波士顿至伦敦的航线。1940年代前泛美航空和西北航空(从1920年代开始飞往加拿大)是美国唯有的两个有国际航线的航空公司。1930年代里波音247和道格拉斯DC-3的出现使得美国的航空公司普遍进入盈利状态,即使大萧条也未能削弱这个趋势。这个趋势一直维持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5年后的发展

战后各国政府开始为正在出现的民用航空业设立标准和范围,美国支持给予航空公司最大的操作自由。其中原因之一在于美国航空公司不象欧洲和亚洲的航空公司那样在战争中遭到了巨大的破坏。至今为止美国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支持这个“开放空间”的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对飞机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许多航空公司通过与军队的租借合约发了大财,预测到未来货物和乘客民用航空运输的巨大需求。它们此时愿意投资购买新的飞机如波音377、洛克希德星座和道格拉斯DC-6。大多数这些新飞机是在美国轰炸机如B-29超级堡垒轰炸机的基础上发展的。这些轰炸机的发展导致了新技术的研制(如增压)。这些新技术提高了这些飞机的效率,使得它们的速度和负载量均获得提高。

1950年代里哈维兰彗星型、波音707、道格拉斯DC-8等成为西方喷气式飞机的第一批旗舰。 1970年代里出现的波音747、道格拉斯DC-10和洛克希得L-1011三星客机为航空公司业再次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今天这些飞机依然是国际航空业的主力。图-144和协和飞机使得超声速飞行成为现实。1972年成立的空中客车是至今为止欧洲最成功的商业飞机制造商。这些飞机大多数在速度上没有多少提高,但是在载客量、负载量和飞程上均有巨大的提高。

1978年美国放松对航空业的管制,降低了对新航空公司成立的要求。当时经济正处于萧条时期。新的航空公司进入市场。它们购买飞机、租用机库和维护服务、训练新的人员和雇用其它航空公司解雇的人员。 1980年代里世界上半数的航空飞行是在美国。今天美国国内每天有上万次航班。 20世纪末一种新型的廉价航空公司,它们提供没有外加的廉价飞行。西南航空、捷蓝航空、穿越航空等廉价航空公司对大航空公司造成了严厉的挑战,与此同时在欧洲、加拿大和亚洲也有相应的趋势。它们的商业可能性对常规航空公司造成了严峻的竞争威胁。但是穿越航空等又已经停业了。 在过去50年里美国航空业从盈利发展到极其亏本。1978年作为第一个被放松管制的大市场美国航空业比任何一个其它国家或地区的航空业受到的冲击都要大。今天除美国航空外所有大航空公司均处于《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破产保护状态下,或者已经退出市场。

欧洲公司 欧洲最早从事空运的国家有芬兰、法国、德国、荷兰和英国。

荷兰皇家航空是今天世界上最老的、依然以它原名运行的航空公司,它于1919年成立。它的第一次飞行是1920年把两个英国人从阿姆斯特丹飞到伦敦希斯罗机场。与欧洲当时的其它大航空公司一样荷兰皇家航空一开始的发展主要是通过连接远处殖民地的服务。但是荷兰帝国丧失了其殖民地后荷兰皇家航空的境遇不良,因为荷兰是一个小国家,只有很少可能的旅客,因此它主要依靠转机的旅客来维持其营业。荷兰皇家航空是第一个使用枢纽系统来达到简易转机。

1919年法国开始与摩洛哥的空邮服务,1927年这个服务被私有化,公司命名为空邮公司(Aéropostale),它获得了许多资本,成为一个重要国际航空公司。1933年该公司破产,被国有化,与数个其它航空公司合并为法国航空。 1923年9月12日在赫尔辛基包机公司Aero O/Y成立,它是芬兰航空的前身,是世界上至今为止依然运行的最老的航空公司之一。公司使用的最早的飞机是一架荣克F13,于1924年3月14日交货,最早的飞行1924年3月20日从赫尔辛基赴爱沙尼亚首都塔林。

1926年德国汉莎航空成立,与当时其它大多数航空公司不同的是汉莎航空成为欧洲外的一个大投资者,它向巴西航空和哥伦比亚航空投资。德国的航空公司使用的荣克、多尼尔和福克飞机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德国空运的顶峰是1930年代中,当时纳粹宣传部部长批准开始商业齐柏林飞船服务。这些巨大的飞艇成为工业能力的象征。但是它们使用易燃的氢气造成安全问题,最后导致1937年兴登堡号飞船的空难。

1919年8月25日英国公司飞机运输和旅行公司(Aircraft Transport and Travel)开始伦敦至巴黎之间的服务,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班机。英国此时最重要的航空公司是帝国航空公司,1939年改名为英国海外航空。帝国航空使用巨大的汉德利-佩季双翼飞机在伦敦、中东和印度之间飞行:帝国航空的飞机在鲁卜哈利沙漠中由贝都因人修理是大英帝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图片中最著名的之一。

放松管制 

1990年代初欧洲联盟对航空业放松管制对航空业有很大的影响。航班的距离缩短,易捷航空和瑞安航空对传统国家航空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竞争。这些国有航空公司本身也私有化,比如爱尔兰航空和英国航空。一些航空公司如意大利航空2008年初受到油价上涨的冲击。 据国际机场协会统计,2010年全球机场旅客吞吐量33.36亿人次,同比增长6.2%。其中,亚太地区增长最快,同比增长12.3%。在全球民航业得到较好复苏的背景下,中国市场也表现出色,2010年,中国运输机场达到175个,覆盖全国91%的经济总量、76%的人口和70%的县级行政单元,民航旅客运输量由2006年的1.60亿人次上升到2010年的2.68亿人次,复合增长率达14.1%。

从国内机票代理来看,中国航空客运销售代理企业众多,但集中度较低。1998年,国内的机票代理加直销呼叫中心仅约500家,而经历十余年的发展,到2010年,全国具有代理人资格的一二级分销商约8000家,加之通过外挂网站系统销售的机票代理商家数字可能过十万,而年平均每家代理企业每年销售机票不足3万张,行业前3名企业所占市场份额低于15%,前8名低于20%,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低。从分销售渠道来看。

携程、艺龙以及腾邦等公司的OTA模式在线机票销售,酷讯、去哪儿等网站的机票垂直搜索引擎模式,以及票盟、51BOOK等机票竞价平台是国内机票分销渠道的主要阵营。近两年,国内上百家第三方平台迅速崛起并获得市场认可,每天通过平台成交机票金额达两三亿元,机票交易量占中国民航机票交易总量的40%-50%,第三方平台以新的电子商务模式满足了市场多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从国外机票代理来看,在美国,航空公司机票直销比例已达61%,代理商只占39%的市场份额;在欧洲,英国航空公司、德国汉莎航空公司、法国航空公司等直销份额也达到了50%。即使推行零机票代理费,代理商也并没有完全消失,而呈现直销与代理商基本平分秋色,机票代理商市场占有率高度集中的局面。

尽管佣金比例长期来看有下调趋势,直销和分销作为机票销售的两条渠道,仍将长期共存。航空公司直销和代理分销各有优势,面向不同的细分市场,互为补充,虽然机票直销比例的提升是大势所趋,但短期对代理行业的影响有限。对航空公司而言:代理销售为其主要销售渠道,航空公司通过大型代理企业可以实现其销售规模的提升。航空公司若实施垂直一体化策略进入机票销售领域,需要扩大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将会增加管理的复杂性;而寻求与之相匹配的企业进行合作,则可以降低管理费用和边际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从消费者角度看:能够同时提供有保障服务和多样化选择的大型代理企业是更好的选择。单一航空公司由于航班密度低,旅客的选择范围有限,尤其是对价格不敏感的商务旅客,出行时间才是他们的首要考虑,大型代理企业综合了多家航空公司的机票供给,能够较好地满足这方面的需求。此外,大型代理企业还可以提供酒店预订、汽车租赁、旅游线路等多产品“一站式”服务,节省旅客大量的搜索时间和准备工作,从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因此,代理企业仍将长期存在并在机票的销售渠道中占据重要位置。

虽然中国民航业发展迅速,但民航服务能力仍显不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持续的问题依然存在。“十二五”时期,中国民航将呈现出大众化、多样化的趋势,快速增长仍将是本阶段的基本特征。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到2015年,中国运输机场数量达到230个以上,初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层次分明、安全高效的机场体系;旅客运输量将达4.5亿人,年复合增长率为11%。假设到时中国航空公司的直销比例提高到30%,按照平均机票价格1100元,综合佣金费率6-7%估算,预计航空客运销售代理市场的规模将达到200-240亿元,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随着航空客运销售代理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国内优秀的航空客运销售代理企业越来越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也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航空客运销售代理企业迅速崛起,逐渐成为航空客运销售代理行业中的翘楚!

世界上依然存在的五家历史最悠久的航空公司为墨西哥的墨西哥航空和捷克的捷克航空、哥伦比亚的哥伦比亚航空、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航空、荷兰的荷兰皇家航空。

位于智利圣地亚哥的智利国家航空飞机拉丁美洲最早拥有航空班机的公司有智利的智利国家航空、哥伦比亚的哥伦比亚航空、墨西哥的墨西哥航空、巴西的巴西航空和中美洲国家(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和尼加拉瓜)合作成立的中美洲航空集团。这些航空公司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就开始营业了。

墨西哥航空于1934年成立,一开始命名为Aeronaves de México。其它地区性航空公司如阿根廷航空公司类似。所有这些航空公司依然在运行。拉丁美洲的空运市场发展迅速。这些航空公司为它们国内航空飞行服务,同时也连接拉丁美洲各国以及飞往北美洲、欧洲、澳大利亚、非洲和亚洲。 只有智利国家航空以智利为中心外还在秘鲁、厄瓜多尔、阿根廷和多米尼加有海外分公司。

拉丁美洲的空运枢纽有巴西的圣保罗、哥伦比亚的波哥大、秘鲁的利马、墨西哥的墨西哥城、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智利的圣地亚哥。 最早开始有空运企业的亚洲国家之一是菲律宾。1941年2月26日菲律宾航空成立,它是亚洲历史最悠久的航空公司,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依然以其原名运行的航空公司。该航空公司由一群当时在菲律宾的商务人士举办,其第一次飞行从当年3月15日开始的马尼拉和碧瑶市之间的每日航班。后来它又开始使用比较大的飞机如道格拉斯DC-3等。

日本航空的第一架飞机(一架DC-3)是从菲律宾航空租来的。1946年7月31日一架被菲律宾航空租借的道格拉斯DC-4运载40名美国人从马尼拉尼尔森机场经关岛、威克岛、约翰斯顿环礁和夏威夷檀香山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成为第一个跨越太平洋的亚洲航空公司。同年12月该公司开始马尼拉和旧金山之间的航班,1946年该航空公司也成为菲律宾的国家航空公司。

另一个起步早的航空公司是印度航空,它于1932年以“塔塔航空”为名成立,是当时印度工业家贾姆谢特吉·塔塔的企业(今天的塔塔集团)的一个分部。1932年10月15日塔塔本人飞一架小型单引擎飞机为帝国航空将邮件从卡拉奇经艾哈迈达巴德传递到孟买。此后一名英国皇家空军继续将该飞机飞到钦奈。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许多新成立的国家航空公司将它们的飞机转为军用,因此在亚洲民用航空基本停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恢复民用航空,1946年7月29日塔塔航空成为一个部分国有企业,并改名为印度航空。印度独立后政府占有改航空公司49%的股份。该航空公司拥有从印度飞行国际航班的权益,并是印度的国家航空公司。

印度的邻国也很快就开始从事民用航空了,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原名东方航空)和国泰航空于1946年成立,新加坡航空和马来西亚航空于1947年成立,印度尼西亚鹰航空公司于1949年成立,日本航空于1951年成立,中华航空于1959年成立,大韩航空于1962年成立。

中国空乘行业发展历史?详细一点

古代和近代航空腾云驾雾,呼风唤雨,高居于碧霄之上,逍遥于九重天外:这是龙的形像。中华民族自称为“龙的传人”,在我们的祖先心中,很早就产生了像神龙那样凌云御风、翱翔天宇的渴望。因此,在中国五千年灿烂辉煌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流传着飞天神女,嫦娥奔月的动人传说。

在这种幻想的激励下,我们的先辈不断地进行着制造飞行器械的探索。最早的有史可查的努力可追溯到公元前。据《墨子.鲁问》中记载。春秋时期的著名工匠公输般已能“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而《后汉书.张衡传》中说,东汉著名的科学家张衡也曾制造出了能够飞翔的木鸟。两千多年以前,世界上最早的实用飞行器——风筝在中国诞生了。唐赵昕著《息灯鹞文》中记载,楚汉争霸时,韩信在垓下之战中便曾使用过风筝,南北朝时风筝已正式用于军事联络了。另外,在我国的许多文献、发明中可找出许多近现代飞行器的影子。例如东晋的葛洪在《抱朴子.内篇.杂应》中,提出了鸟类翱翔是由于上升气流托举的见解,这是对鸟类飞行原理的重要发现,包含了滑翔机的最初理论;五代时的松脂灯,又名“孔明灯”。众所周知是利用热气升上天空,其实便是一种原始的热气球;西方学者称为“中国陀螺”的竹蜻蜓则被普遍视为现代旋翼机的雏形。

由此可见,在航空方面,我们的祖先已取得了为数不少的光辉成就。虽然由于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重文轻理”思想的压制,它们没能得到进一步发展,但却给后世航空器的研究以重大的影响和启迪。

中国的近代航空始见于清朝末年。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国门打开,西方的大量学说涌入闭关自守了几千年的中国,现代航空知识也随之传入,国内出现了许多介绍氢气球、飞艇和飞机的文章及图片。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摸索中国自己的航空道路。1887年,天津武备学堂数学教习华蘅芳自行设计制造出了中国第一个氢气球;1910年,留日归来的李宝、刘佐成受清政府委托,在北京南苑建立了飞机制造厂棚,并于次年四月造出了一架飞机,但在试飞时因发动机故障而坠毁。辛亥革命之后,革命军政府组成了航空队,一些有志于航空的爱国志士纷纷投身于此报效祖国。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爱国华侨冯如。冯如是当时中国最有成就的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家,1911年他偕助手带着自己在美国设厂制造成功的飞机回国,就任广东革命军政府飞机队队长,不幸1912年因飞机失事而英年早逝。民国政府立碑誉其为“中国始创飞行大家”。其它著名的航空先驱者还有创造了水上飞机世界飞行高度记录,后回国筹建广东航空学校的谭根及造出了由宋庆龄随机试飞成功的“乐士文”号的杨仙逸等。

在众多先行者的不懈努力下,再加上军阀混战中飞机成了实力的象征,旧中国终于成立了一些飞机修理厂、飞机制造厂,开始仿制国外飞机,但仅局限于机体制造和装配,许多重要部分如发动机、金属螺旋桨等则完全依赖于进口国外成品,而且当时中国使用的绝大部分飞机都还是从国外购买的。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开始了中国航空工程人材的培养,国内成立了一些航空学校和飞行训练机机构,更有少数留学生负笈海外,钱学森、吴仲华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正当中国航空工业的萌芽在逆境中顽强生长时,战乱频起。从1910年清政府在南苑设厂制造飞机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近四十年的时间中国虽然在航空方面积累了一些基础,但从来也算不上是独立的航空工业。再加上抗战中日军的轰炸,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溃败时的破坏以及战乱中机厂的多次搬迁流漓,设备损失殆尽,工厂残破瓦解。到新中国成立时,除了留下一些航空技术人才之外,仅有的一些微薄基础已荡然无存。

我们今天蓬勃发展的航空工业,便是在这种“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一步一步,一砖一瓦地建设起来的。五十年以来,无数航空工作者为了新中国的航空事业献出了毕生的心血,终于使我国跨入了航空大国的行列。虽然与当今俄美等航空强国相比,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中华民族历来就是勤劳、勇敢而智慧的,只要我们一如既往地发扬艰苦创业,不懈进取的精神,龙的传人终有一天将走在世界航空的最前列!

关于《水上飞机发展史》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

尚华空乘 - 航空资讯_民航新闻_最新航空动态资讯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341 版权所有:蓁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