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飞机怎么起飞的?飞机的动力是什么?飞机飞的有多快?飞机上天了可不可以随意?看完这些图,让你秒懂!升力的产生--气流流过的压力差产生了升力,飞行的根本飞机运动的三轴简化,俯仰、滚转
飞机怎么起飞的?飞机的动力是什么?飞机飞的有多快?飞机上天了可不可以随意?看完这些图,让你秒懂!升力的产生--气流流过的压力差产生了升力,飞行的根本飞机运动的三轴简化,俯仰、滚转、偏航滚转是副翼控制的俯仰运动靠升降舵控制偏航运动靠方向舵控制航空发动机--飞机前进的动力提供涡轮风扇发动机,大型运输机的发动机。涡扇气路两条,外边这条提供基本70-80%的推力,里边这条仅提供20-30%的推力。涡轮喷气发动机,喷气就靠喷来推动了。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活塞发动机直升机力的抵消直升机前进和上升控制起落架收放示意飞机飞的多快,超音速就是这个样子,客机是不会有这么快的。大部分客机的速度在900-1000的样子,图中飞机至少1200多公里以上。天空好大,但飞机也不能乱飞!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什么事情都有它的规矩。天空这么大,能飞的地方其实也不多,不能想去哪就去哪?无形的公路在慢镜下显现出来!我敢飞,你敢坐吗?很多旅客在等飞机时候不耐烦,对于天气原因,真是谁都无能为力。所以建议大家还是心平气和的等待,享受下旅行的过程,这么危险的事情还是不要冒险为好。
中国研发磁悬浮高速列车 时速如何超越飞机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海牛团队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近几年,中国高铁举世瞩目,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我们不介意再快一些。近日,国家正式启动了磁悬浮高速列车的研发,时速将达到600公里,比一般飞机还要快。
据中国中车官方微博10月21日消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首批三个项目(包括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时速400公里可变轨距高速列车、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保障技术等)21日在北京举行启动会。这是我国首个由企业牵头组织实施的国家重点专项,标志着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专项试点拉开序幕。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采用无接触的电磁悬浮、导向和驱动系统的磁悬浮高速列车系统。它的时速可达到500公里以上,是当今世界最快的地面客运交通工具,有速度快、爬坡能力强、能耗低运行时噪音小、安全舒适、不燃油,污染少等优点。并且它采用采用高架方式,占用的耕地很少。磁悬浮列车意味着这些火车利用磁的基本原理悬浮在导轨上来代替旧的钢轮和轨道列车。磁悬浮技术利用电磁力将整个列车车厢托起,摆脱了讨厌的摩擦力和令人不快的锵锵声,实现与地面无接触、无燃料的快速“飞行”。
磁悬浮列车是怎么运行的?
稍有物理知识的人都知道:把两块磁铁相同的一极靠近,它们就相互排斥,反之,把相反的一极靠近,它们就互相吸引。托起磁悬浮列车的,那似乎神秘的悬浮之力,其实就是这两种吸引力与排斥力。
应用准确的定义来说,磁悬浮列车实际上是依靠电磁吸力或电动斥力将列车悬浮于空中并进行导向,实现列车与地面轨道间的无机械接触,再利用线性电机驱动列车运行。虽然磁悬浮列车仍然属于陆上有轨交通运输系统,并保留了轨道、道岔和车辆转向架及悬挂系统等许多传统机车车辆的特点,但由于列车在牵引运行时与轨道之间无机械接触,因此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列车轮轨粘着限制、机械噪声和磨损等问题,所以它也许会成为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陆上交通工具。
中国速度600km,超越飞机不是梦
根据吸引力和排斥力的基本原理,在中国磁悬浮技术发展起来以前,国际上磁悬浮列车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常规磁铁吸引式悬浮系统--EMS系统,利用常规的电磁铁与一般铁性物质相吸引的基本原理,把列车吸引上来,悬空运行,悬浮的气隙较小,一般为10毫米左右。常导型高速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可达每小时400-500公里,适合于城市间的长距离快速运输;另一个是以日本的为代表的排斥式悬浮系统--EDS系统,它使用超导的磁悬浮原理,使车轮和钢轨之间产生排斥力,使列车悬空运行,这种磁悬浮列车的悬浮气隙较大,一般为100毫米左右,速度可达每小时500公里以上。这两个国家都坚定地认为自己国家的系统是最好的,都在把各自的技术推向实用化阶段,目前日本磁悬浮列车不断改进提速,运行最高时速已经达到了603公里,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这两种磁悬浮都需要用电力来产生磁悬浮动力。而我们中国的永磁悬浮,它利用特殊的永磁材料,不需要任何其他动力支持。永磁悬浮技术是中国拥有核心及相关技术发明专利的原始创新技术。据技术人员介绍,日本和德国的磁悬浮列车在不通电的情况下,车体与槽轨是接触在一起的,而利用永磁悬浮技术制造出的磁悬浮列车在任何情况下,车体和轨道之间都是不接触的。中国永磁悬浮与国外磁悬浮相比有五大方面的优势:一是悬浮力强。二是经济性好。三是节能性强。四是安全性好。五是平衡性稳定。此次正式研发的磁悬浮高速列车时速可达到600千米,令人十分期待。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