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水上飞机中国造》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本文目录一览:
1、水轰-5的发展沿革
2、蛟龙600 水上飞机
3、中国航空工业的里程碑,鲲龙海上首飞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水上飞机中国造》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水轰-5的发展沿革
水上飞机是在陆地起降飞机的基础上,根据水面起飞降落要求进行专门设计研发的新型飞机。采用船底结构、水密隔舱、浮筒等特殊设计使水上飞机要付出比陆基飞机高的多的制造成本;而大幅度增加的重量、阻力和涉及水动力的设计限制,又使其性能指标比同等级的陆基起降飞机有所降低。
大型军用水上飞机适用性灵活,可执行直接支援陆战队登陆,攻击敌人滩头阵地的作战任务。但大型军用水上飞机最实际的用途还是依据水面起降的特点,执行一些陆基飞机所无法完成的特殊任务,并且水上飞机的型号和装备数量都比较少。
在训练和作战中不可避免出现会海洋上空的空勤人员弹射、跳伞,舰艇上的海勤人员落海;一些无法建设常规机场的海岛上,驻守部队也不可避免会出现紧急的后勤补给需求或者诸如重病、重伤人员需要尽快向后方转移的情况。相对于大型水陆两用直升机,大型水上飞机同样能在目标范围内水域降落、滑行、起飞,而其大航程、大装载容量、长滞空时间、大飞行速度的性能优势往往是无可取代的。
而诸如海上巡逻反潜/对舰攻击、投布水雷封锁航道港口之类的任务,大型水上飞机虽然理论上可以执行,但由于平台飞行性能的差距上实在过于明显,其实际能力水平和可靠性远远不及陆基和舰载飞机。上世纪冷战时期发展过的一些承担攻击任务的大型水上飞机,在后来的发展中也逐渐退役或者转作他用。仅有日本由于战败国身份的特殊政治军事条约限制,仍然在大力发展基于水上飞机的军事巡逻、反潜能力。
总体上看,大型水上飞机的定位比较尴尬:装备过多数量没有意义,而数量很少但不可避免的偶发情况又对其严重依赖。考虑到中国海区有多达6000多个岛屿,且分布面积非常广泛,大型水上飞机在装备体系中仍然有一定存在价值 。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进口了一些苏联的别-6/青-6水上反潜机,并
在六十年代末期退役。为了填补装备缺口,中国在1968年筹建水上飞机研究所(605所,后改名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与哈尔滨飞机制造厂(122厂)联合研制新型水上飞机,即后来的水轰-5。水轰-5型总设计师是有中国水上飞机之父之称的王洪章。这个项目非常紧迫,1968年605所还在组建过程中就已经开始了飞机设计;7月份开始方案论证以后,仅用了3个月时间就上报中央。有观点认为这与1967年日本新明和公司研制的PS-1反潜水上飞机首飞有关,在浮躁的社会气氛下,邻国的刺激对项目的决策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飞机要克服重力在天空中飞行,需要通过机翼上下表面不同流动速度的空气产生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但就像人在空气中快速挥动手掌很容易,而在水中则不仅费力而且速度也要慢得多;大型水上飞机同样面临水阻力远高于空气阻力、以及稳定性和抵抗遇浪等问题。水轰-5的机身底部外形、结构,就是参照船舶的水动力设计概念而来;事实上这种飞机的整个机身在飞机设计中都被称为“船身”,而且大量沿用了包括甲板线、舭线等船舶术语。由于要在水面上高速滑行,水轰-5船身的结构要求比常规飞机高很多:在极限气象水文条件下、时速接近200公里/小时仍然要能承受遇浪和着水的冲击而不引起结构永久变形、破裂。在由于战伤、与水面漂浮物、暗礁等碰撞引起结构破裂以后,仍然能保持较好的不沉性能。为此水轰-5采用了船底龙骨和水密隔舱等结构设计,全机分为10个水密舱,可以保证相邻的2舱进水仍然不沉。舱与舱之间的水密隔框上设置可以承受一定压力的水密门供飞行员等空勤人员通行。如果说船底龙骨和水密隔舱在原理上都和正常船舶没有区别的话,那么水轰-5这种前低后高,而且中间通过一个台阶(称为断阶)形成不连续面的船底外形,就是水上飞机的独有设计了。断阶前方的前船体部分是主滑行面,设计与高速快艇类似;水轰-5起飞时在发动机推动下不断加速,水通过船底突出的分水体不断被分流至两侧形成高速水流。它的外形对水面滑行过程中的阻力大小、姿态稳定特性,喷溅情况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水轰-5底部中间明显的断阶,则是针对起飞和降落做的优化设计。采用断阶后,前船体的主滑行面和高速水流被强行截断,并在后方形成低压区。经过针对性设计的低压区有效的改善了水轰-5的水动力与飞机重心、气动力的互动效果,使飞机纵向的倾角变化随着滑行速度变化规律起来,保证了起飞降落中的稳定。最重要的是,断阶这种在常规飞机上会造成明显阻力损失而不可接受的设计,通过巧妙的引入气动力干扰水动力,使水上飞机在起飞性能上获得了明显的提升。随着速度增加,水阻力也越来越大,在水上飞机达到起飞临界速度时,水阻力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峰值。断阶设计形成的低压区,在水轰五不断接近起飞临界速度、机翼升力大幅度增加使机身吃水深度减小时,会从断阶两侧不断吸入空气并逐渐形成空气垫隔绝高速水流对后船体的冲刷,大幅度减小阻力 。 水轰-5配备于解放军北海舰队航空兵,专门组建了一个水上飞行团。但是实际制造和服役的水轰-5飞机并不多。这主要是长期未开发出适宜于水上飞机的军事用途。一般来说,水上飞机主要用于远程反潜巡逻,不但航程长,对陆地机场的依赖小,可以靠水上舰艇补给燃油。水轰-5曾经创下连续飞行8.5小时的纪录。
但是中国的反潜设备长期落后,因而水轰-5可以说自服役以来一直无用武之地,因而制造量很小,也导致水上飞机研究所和水上飞行团长期以来都处于非常尴尬、备受冷落的局面。
再加上相当一段时期中国也没有研制空中预警雷达,水轰-5的实际用途只剩下海上目视巡逻,再就是救援和捜索。其训练也一直停留在为飞而飞,仅仅是为了维持飞行人员、延续飞行经验。实际上说穿了,在现行的装备体系中,水轰-5的地位就是鸡肋——食之无肉,弃之可惜。这批水轰-5的服役时间已经达到28年,已经接近其先辈苏联别-6型的服役全寿命。水上飞机在海上飞行使用,高盐度海水对其机体、发动机的腐蚀是相当厉害的,尽管水上飞行团的地勤机械师一直对其尽力维护,但终有力所不逮之处 。
蛟龙600 水上飞机
蛟龙-600蛟龙-600 中国航空集团09年峰会上透露,我国新一代“蛟龙-600”(JL600)大型水陆两用飞机项目出笼,立项批复工作正在财政部签审。这意味着,我国水轰-5水上轰炸机在研制40年后,终于后继有人了。“蛟龙-600”大型水陆两用飞机的外形,在去年底的珠海航展上,一张中国飞机型号展示图里曾露面,只是未得到广泛重视。估计设计单位应该是中航605研究所(605所是我国从事水上飞机及水上飞行器研究的专业院所),看展板的图片,JL600仍然使用四台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传统的船底,带有雷达和透明风挡的机头领航员舱,机尾安装有大型磁异探测仪。除了全新设计的高大后掠垂尾,其他外形都跟水轰五很相似。本善估计“蛟龙-600”应该是在水轰五基础上设计的,保留了很多水轰五的特色。
水上飞机对中国来说,虽然在很多领域都能得到广泛应用,都是急需品种。但相对于我军正在研制“运-8”反潜机,不会有太大优势。运八反潜机不知道会不会跟“蛟龙-600”水上飞机发生冲突。实际上,看世界各国,使用水上飞机作为固定翼反潜主力机的国家已经非常少见,主要就是俄罗斯和日本。而类似P-3C奥利安这种陆基反潜机却大兴其道。主要原因我认为固定翼陆基反潜机优点比较多,速度快,载重大,起飞条件限制少等等。这个时候推出大型水上飞机项目,作何考虑不得而解,莫非仅仅注重民用领域?例如旅游,灭火,海监巡查?水上飞机,更多的优势在于能够水上降落,所以个人感觉如果我军装备新一代水机,在搜救和远程巡逻上会更有作为,尤其是海上搜救,这方面一直是我军的弱项。
中国航空工业的里程碑,鲲龙海上首飞成功代表着什么?
根据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发出的信息显示,7月26日,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山东青岛附近海域,成功实现海上首飞,这是AG600飞机继2017年陆上首飞、2018年水上首飞之后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标志着这一款足以让全球瞩目的大型两栖飞机的研发工作取得了关键性的进展,离正式服役又近了一步,更标志着中国在大型特种飞机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
作为三剑客之一的总设计师,是中国航空工业通用飞机华南公司总工程师黄领才,他年轻有为,专业技术过硬,这次设计的鲲龙AG600,是我们国家自行设计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拥有执行应急救援、森林灭火、海洋巡察等多项特种任务的功能。另外,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增加其他设备。在鲲龙研制之前,中国的水上飞机领域一直由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研制、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制造的水轰—5型水上飞机挑大梁,虽然它当年的设计是参考了苏联方成熟的技术和设计理念,但是作为一款诞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老飞机,水轰-5的服役期距今接近四十年,早已和中国的海洋战略脱节,性能无法满足现阶段中国对于新型水上飞机的需求。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鲲龙”采用了单船身、悬臂上单翼、T型尾翼的船身式布局,全长37米,翼展超过了38米,全高为12米,仅有中国、俄罗斯以及日本在内的少数国家依然在研发和装备新型号水上飞机。纵览这些国家的水上飞机,“鲲龙”无论是自身性能还是使用环境上都有着极为突出的特点,此次首飞,标志着中国凭着“鲲龙”,成为了世界水陆两栖飞机的研发强国。
我国的蛟龙-600水上飞机在哪里生产
鲲龙-600(AG600):是中国大飞机三剑客之一,是中国自行设计研制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是世界在研最大的水陆两用飞机,2016年7月23日总装下线(一期产品),原预估最大平飞速度555公里/小时,一期产品为500公里/小时。2017年2月13日成功试车。
中航工业各单位通力合作,中航工业通飞作为责任主体,中航工业特飞所/中航通飞研究院作为总设计师单位,中航通飞华南公司作为飞机主承制单位,统筹行业力量,开展飞机研制。其中中航工业成飞民机承担机头的制造,中航飞机西安分公司承担中机身和机翼的制造,中航飞机汉中分公司承担后机身和尾翼的制造,中航通飞华北公司承担发动机短舱的制造,中航工业复材中心承担碳纤维复合材料部件的制造,中航工业南方承担发动机的研制工作,起落架在长沙研制,两侧浮筒在哈飞研制,其余主要部件和系统也由中航工业所属相关单位研制。
605所是什么单位
605所是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
605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第六0五研究所)即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位于中国湖北省荆门市,是中国唯一的水上飞机、飞艇、地效飞机等特种飞行器研究开发中心,始建于1961年。
相关信息:
中国航空工业第六0五研究所现占地200万平方米,拥有各类设备4000余台套,固定资产总值1.3亿元。在职职工1200余人,其中研究员18人,高级工程师120人,省部级专家5人。
建所以来,先后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代大型水上飞机水轰5飞机,第一架载水森林灭火飞机,第一架农用超轻型飞机,第一艘实用载人飞艇FK4飞艇,第一架实用型地效飞机“天翼一号”,新一代超轻型水上飞机“海鸥”200型飞机,均填补我国高科技研究领域空白,共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0余项。
关于《水上飞机中国造》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