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举个触类旁通的例子吧。有人问我机顶闪光灯哪个好?我会毫不犹豫地推荐Profoto A1。但是有的网友就会马上回敬我:这灯性价比太低了。
可是当你用到某几百元的产品,甚至用佳能尼
举个触类旁通的例子吧。有人问我机顶闪光灯哪个好?我会毫不犹豫地推荐Profoto A1。但是有的网友就会马上回敬我:这灯性价比太低了。
可是当你用到某几百元的产品,甚至用佳能尼康原厂闪光灯做连续闪光的时候或者需要远距离拍摄的时候(比如拍模特连续动作的时候,或者抓拍领导视察的时候,或者拍摄年会的时候),才会突然明白我推荐的TMD是极其正确的。因为你骂我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这种运用的场景。
M43作为一个全新定义的系统,它摆脱了传统135、120画幅系统给相机设计带来的先天性缺陷。因为传感器的大小决定了相机的尺寸,镜头的尺寸,成本。
一个新生事物,要接受它,总要和顽固势力有一个对抗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往往需要非常长的时间。
M43在画质,体积,重量,成本之间带来了一个新的平衡。
这个平衡不是顽固势力一下子能接受的。
其实M43的性价比是目前所有相机中最高的,尤其是针对我们业余玩家来说。实在是没有必要去买昂贵而不实用的全画幅,也没有必要去买折中的APS。
在长达近100年的时间里,今天大家口中神话般的全幅相机,也即是24X36mm的传感器相机,被一种叫做120的相机完全碾压。甚至在135单反机问世后,已经证明了135的镜头选择远远大于120的情形下,固执的人仍然认为120更加优秀,认为你们的全幅机底太小了。
全幅机经过将近100年的痛苦挣扎,才在最近几年熬出了头。
这足以证明,顽固势力有多么顽固!
现在,AF技术(中画幅相机对焦肯定不如全幅机,不是吗?),CMOS技术(中画幅相机传感器成本肯定大大高过全幅机,不是吗?)都证明适当小一些的传感器运用在相机上更加有优势,而未来防抖系统(中画幅相机至今无法运用防抖系统,不是吗?),其他未知新系统的加入,也会更加证明这一点。
M43画质的优秀不需要我多来解释了,周边其实有很多朋友已经在使用。它确确实实是非常优秀的。
在我们还在骂M43底太小的时候,国外的先进摄影师已经在运用M43进行纯粹的商业拍摄了,人家可是按美金计价收费的,而且照样能得到客户认可。这足以证明M43非常优秀。
目前M43比较流行的地区,日本最多。国内上海首当其冲,广东深圳紧随。为什么会这样呢?
文化差异!认知上的差异!
“奥林巴斯相机如何?用过的都说好,可为啥在中国没有做起来?”
回答的再明确一点:民智未开!
以前买过一台奥林巴斯卡片相机,用作报纸媒体拍新闻图片。成像清晰度,锐度还不错。一直做4/3系统,传感器还是小了,加之价高,渐渐沦为小众。
那年发明的全画幅相机
目前我们理解的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是指传感器尺寸跟135胶卷的一格胶卷一样大的相机。其实所有使用135胶卷的相机都可以称为全画幅相机,那么第一台135胶卷相机是哪个这么年代久远的东西就真的不知道了……
奥林巴斯不能说的秘密:E-M5的“心”到底是谁的?
根本没有秘密可言,这叫故弄玄虚,为的是增加神秘感,是一种营销手段。当初奥巴弃柯达CCD取松下Live mos的时候不也是有过种种猜测的嘛,最后真相大白,松下才是供货商。去讨论一个连最基础的芯片制造能力都没有具备,缺乏独立设计制作传感器所必需的种种技术储备的奥林巴斯拥有live mos技术专利其实是个笑话;至于说三木松代工,没有松下的技术转让也是空话,Live mos 是nmos和其他公司的cmos架构的不同,使用coms技术的三木松如何代工呢。以前奥巴多次暗示是松下不肯提供最新技术的传感器,所以奥巴才只能一直用那块1200万像素的老芯,但有谁见过掌握技术专利的公司向代工企业祈求芯片的?啥叫代工,代工就是我设计,你制作,使用权掌握在设计者手中而不是代工者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