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951年春,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前哨兵站机要员钱英杰,曾经参与了对美军飞行员哈里斯少校的审讯,通晓英语的钱英杰问哈里斯,对自己的飞机被击落有什么想法,这家伙满脸惊恐地说:最近你们
1951年春,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前哨兵站机要员钱英杰,曾经参与了对美军飞行员哈里斯少校的审讯,通晓英语的钱英杰问哈里斯,对自己的飞机被击落有什么想法,这家伙满脸惊恐地说:最近你们用了一种专门对付低空飞行的新式武器,对我们的飞机威胁极大!
钱英杰听完乐了,其实哪有什么新式武器,就是“志司”已经批准前线部队可以用轻武器打美机而已。在之前的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高射机枪手洪成茂曾经击落过一架敌机,但是我军当时装备的高机数量太少,不能形成有效火力网,而步兵轻武器又被严格禁止对空射击,至于原因,一方面,是志司认为这样做既暴露位置又用处不大,另一方面,还要顾忌美国空军的报复。
志愿军在入朝之初的防空火力是很薄弱的,比如著名的“万岁军”第38军,根据1950年9月该军的统计,入朝作战兵力为44521人,部队装备的各类机枪合计有993挺。其中重机枪装备有125挺,主要是美制和九二式、九二改,而轻机枪装备864挺,包括捷克式轻机枪有365挺、英制布伦轻机枪247挺、美制勃朗宁轻机枪245挺、苏制转盘机枪7挺,轻重机枪数量为989挺。
看出差额了吧?在轻重机枪之外,只装备有4挺美式12.7毫米高射机枪,这就是整个38军4万多人仅有的防空力量了。在高射炮和高射机枪数量少的可怜的情况下,志愿军在战争初期要求部队不使用轻武器打飞机也是无奈的选择。尤其是在解放战争中缴获的美制12.7毫米高射机枪、日造“八九式”7.7毫米高射机枪缺乏补充能力,基本是损失一挺就少一挺,在1951年年底之前,防空火力确实薄弱。
因此志司的意见也被“中朝联合司令部”采纳并下达,但是这个禁令在1951年1月被一名人民军女战士打破了,面对美机的肆虐,这名女战士忍无可忍,用一杆苏制7.62毫米步枪,击落了一架敌机。飞行员跳伞后,美军立即出动直升机进行营救,同时派出多架战机对周边地区扫射轰炸,从而达到掩护和报复的双重作用,附近百姓伤亡不少。
事情发生后,人民军的上级部门对女战士采取了非常特殊的处理方式,先是因其击落敌机记大功一次,然后再因为违反战地命令而进行了严厉处分。命令就是命令,因为步枪子弹口径太小,击落敌机是非常困难的,连12.7毫米口径的高射机枪命中率都不高,怎么能指望步机枪对美机形成有效杀伤呢?而美军一旦飞机被击落后,会立即实施报复,大量投下燃烧弹等等。
不久以后,志愿军某部通讯班长和一名战士,在送信途中遭遇美机扫射民房,看见美机疯狂屠杀无辜的老人妇女儿童,班长大怒,命令战士对空射击,根据史料记载,这名战士用6.5毫米步枪和一个弹夹(五发以内),就成功击落一架美机,其它四散而逃。这步枪的口径很眼熟是吧?没错,九成是一支日式的三八大盖,因为通讯班也没啥好武器。
痛快完了,班长也知道自己闯祸了,抗命可不是小事。回到部队后,通讯班长主动承认错误并做了检查,而事件层层汇报上去以后,却引起了志司领导的注意和讨论,经过再三权衡,最终果断修改了命令:即日起不论前后方和各兵种,全线可以对来犯美国飞机进行射击!也就是说,不仅高射炮和高射机枪要打,步机枪也可以揍它们。
这道命令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在此之前,由于我军防空火力薄弱,许多部队都没有装备高射机枪,所以美机非常肆无忌惮,经常低飞甚至超低空飞行攻击目标。在上个世纪50年代,作战飞机飞得越低,对地面目标的打击越准确,如果任由敌机猖狂下去,不仅人员物资损失大,对部队士气也有很大的影响。
而志司的这个新命令,掀起了前线部队用轻武器广泛打击美机的浪潮,创造了多次对空射击的奇迹。美国空军一旦被击落的次数多了,飞行员们心理上也害怕了,再不敢随意低飞,而高空轰炸的效果当然一般。美国人搞不懂清楚对手使用了什么办法,所以哈里斯才认为是有了“新式武器”,事实证明,敢打是对的。
既然步机枪都可以有效遏阻作战飞机的低飞行为,那么威力更大的高射机枪对敌机的威胁也就不在话下,在坦克和汽车上安装高射机枪,显然是有一定作用的。小时候是把玩过高机子弹的,那个弹壳的尺寸口径跟高级猎枪差不多,一梭子打过去,兹要有一发命中机舱,都够驾驶员受的,所以说,20毫米以下的“枪”,对敌机形成杀伤主要还是以驾驶员和驾驶舱为主。
抗美援朝战争中后期以后,随着苏械武器的大批到来,这一情况有所改观,比如到第五次战役前夕,志愿军已经装备苏制M38/M46式德什卡高射机枪1560挺,1952年6月27日,志愿军又接收补给的苏制高机477挺,使总数突破了2000挺,这款高机对空最大射高达到了2500米,战斗射速 125发 /分钟,是对付美军飞机的有效地面武器。
在停战谈判快要达成协议之前,1953年7月10日,志愿军第23军67师199团高射机枪连战士张立春,在石砚洞北山阵地上,面对俯冲而来的四架美军4架,采用单膝跪地的射击方式,用苏制高射机枪猛烈射击,将800米外的一架敌机准确击中,冒着黑烟栽了下去。十分钟后,张立春再次射击又一批六架敌机,又击落一架,整个战争期间张立春共击落敌机三架、击伤四架,荣立一等功。
知道“范弗里特弹药量”吧?那是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中将的发明,然而在1952年4月4日凌晨三时,我40军119师炮团高炮连在沙里院车站警戒时,发现西北方向飞来一架敌机,排长王兴民立即下令开火,仅用八发炮弹当场击落这架夜航机,堪称干净利落。第二天传来消息,击落的很可能是范弗里特的儿子小范弗里特中校,因为他老爹委托谈判代表在板门店特别提出来,自己儿子在某地上空被击落而失踪了。
事件惊动了志司后勤司令员洪学智,命令部队组织搜寻,未果。后经前线部队认真分析,由于当时敌机是在低空飞行,几乎没有跳伞逃生的可能,所以在飞机已经被炸成碎片的情况下,小范弗里特大概率是被炸的尸骨无存。通过这些战例足以说明,如果志愿军在参战初期就有足够数量的高射炮和高射机枪,美军的空中优势将大大缩水。
在1952年6月结束的“反绞杀战”中,志愿军空军、高射炮兵和高射机枪部队,共击落击伤敌机1000多架,使敌战斗轰炸机实力降到了最低点,作为高炮的火力补充(高炮损失不过30余万),你说高机的作用大不大?
著名的苏制ZPU–4高射机枪,口径14.5毫米,它的目前服役的最大口径枪械,1950年代苏联研制它的目的就是给营团步兵提供一种打击低空飞机的速射武器,但是1960年代初军用飞机全面进入到喷气机时代之后,由于喷气机飞行速度快,而ZPU–4这类的高射机枪由于打击高度和距离都太近了,并且还是人力瞄准和操纵左右方向界、高低仰俯界,再让它对抗喷气式飞机已经力不从心!所以,仅十年的光景它就退居到了二线。
二战期间美军也装备M16型四联12.7毫米口径的高射机枪(M2重机枪改进的),用来对抗德军低空来袭的飞机,但是当时的战斗机低空飞行都在300公里左右,高速飞行时为500公里,用人力操纵机枪去打飞机实在是勉为其难!因为对一般人来说视觉神经传到大脑,还要计算提前量、再传到手部神经...对于飞行速度300公里快的飞机来说反应是迟钝的!能不能击落飞机完全凭运气...所以,美军虽然也装备了高射机枪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对地面目标进行火力压制,由于效果不佳,二战之后美国不在研制高射机枪了,而是回归到它之前对地面目标打击的主要任务当中。
越南战争爆发后由于越南的战场环境复杂,美军
使用了大量的直升机参战,主要进行“空中蛙跳战术”,由于直升机不受地形限制,飞行速度快、作战半径远,可以实施突袭...等一些全新的战术优势,侵越美军在越南投入的各型直升机10000架以上!
为了应对美军的这种全新战术,越南在我国和“苏东集团”的支援下,大量使用了高射机枪对抗来袭的美军直升机群,直升机相比较于固定翼飞机飞行速度很慢只有200多公里,而且在悬停或者降落时是非常脆弱的,机身也没有防弹装甲,大口径的14.5高射机枪很容易将它撕烂!
这架CH–47在超低空被击落,很有可能就是被高射机枪打中的,因为射高800米
以下是高射机枪打击范围。
我军援越部队的56式高射机枪,仿制的就是苏制ZPU–4。
通过挖战壕、植被覆盖...等伪装手段,
外表很难被发现,我军援越高炮部队和高射机枪分队,通常采用预设假阵地、假目标对美军飞机进行迷惑,战术上采取在敌机的飞行线路上多阵地、长纵深布阵,使用集火近战的战法,也就是一个连的高炮或者高射机枪集中打击一架敌机,一个连几十根炮管或者枪管十秒钟内可以发射几百发小口径炮弹或者高射机枪弹,完全将美军飞机罩住不使逃脱!领袖说过: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我军参战指战员充分的贯彻落实了这一战术指导思想。
美军在侵越期间直升机损失数量高达4800多架!大部分都是由小口径高炮和高射机枪击落的,美军也为此头疼不以,山高林密、芦苇丛生,而且高射机枪可不只是有四个管的那种无动力的笨重家伙,它也可以双管甚至单管使用,重量减轻后机动能力也大大加强,游击战术防不胜防!美军撤出越南后,紧接着苏联又陷入到阿富汗的泥潭当中,由于阿富汗也是地形地貌复杂,苏军也借鉴了美军在越南的“直升机蛙跳战术”,大量的使用了米–8/17系列运输直升机和米–24武装直升机护航,但阿富汗游击队仍然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法,将苏军的直升机引入到狭长的山谷当中,减慢苏军直升机的飞行速度,再使用多挺高射机枪居高临下打击直升机的旋翼机构位、发动机等脆弱位置将苏军直升机击落!这种战法也获得了不小的战果,也是对“毒刺导弹”的补充。
进入到1990年代之后,随着科技的发展,直升机的发动机功率大幅度增加,这样就可以安装更厚的防弹装甲,在战区运输途中,不论是运输直升机(注意图片里米–17安装着火箭弹挂架)还是武装直升机,不但火力比以前强大的了很多,防护措施也提高了一大截,再使用高射机枪打直升机已经很困难了,搞不好直升机没被击落自己反倒是被它一顿火箭弹覆盖...简易高射机枪的能力减弱,它又退居二线了,重点任务就是打击地面目标。
苏制ZPU–2,目前的高射机枪在战乱地区都是被安装在皮卡上,有了车辆作为载具,机动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加上14.5毫米的巨大威力,在街头巷战中可以有效的封锁多个街区和高层建筑的窗户、压制敌狙击手...等任务;在野战当中也可以密集的覆盖1500米内的土木工事,打飞机不行了,干陆战的工作还是可以胜任的。
另外也要说一说坦克上的高射机枪,早年间给坦克安装大口径机枪确实是有防空的目的,但是就像前面说的那样,用人操纵机枪打飞机是很困难的事情!也许几千发子弹打中一两发都是运气,唯一有效的就是在飞机俯冲的过程中集中多挺机枪去截击/扰乱它的俯冲航线,使其改变俯冲路径,达到不能精确轰炸到目标的目的。到了现代随着精确制导航弹和专用打坦克的小型对地导弹出现,高射机枪就更没有起到防空的作用,既然是这样为何还要给坦克装大口径机枪呢?
《狂怒》
里的谢尔曼坦克的炮塔上安装了一挺M2型12.7毫米重机枪和一挺M1919型7.62毫米机枪,再加上主炮边上的同轴机枪和驾驶员边上的那挺M1919,一共是四挺机枪。坦克是矛与盾结合在一起的移动堡垒,它的火力配置是有层次的,不但要有主炮还需要多挺机枪形成火力打击的层次,M1919机枪是打击600米之内的目标、M2重机枪负责600~1000米的距离,坦克炮实施800~2000米的目标打击。
这些机枪里面,M2不但有对空拦阻射击任务还有给主炮指示目标的任务,就是使用曳光弹打向目标,给炮手提供观察数据评估。
因为大口径机枪在1200米内的弹道平直,与坦克炮要在1200米内打击目标的弹道是一致的,所以有给坦克炮手/车长提供目标指示和弹道测算的功能。
当然它也可以平射打击600米以外的地面目标,这也就是坦克必须要配置一挺大口径机枪的目的,当然现代坦克的高射机枪都是以“遥控武器站”的形式安装在坦克炮塔上,在车内就可以遥控射击,不必再由人去操纵安全性大大的增加。总之,高射机枪这种武器本来就是大口径机枪的一个分支,最早是配置给陆军连队远距离打击地面目标,后来飞机出现之后连队为了防空的需要,给了大口径机枪一定的防空任务,再后来随着飞机的技术水平提高,机枪打飞机根本不管用了,它也就回到了最初的打击地面目标的岗位了,武器装备就是这样在它的使用性能范围内,哪里需要就去哪里,要的就是一转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