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我是农药专科,从事病虫害防治工作,有近5年植保无人机飞防的经验,我来回答你的问题:无人机给水稻喷药,预防效果非常好;当病虫害严重发生的时候,防治有效果但不如人工喷药效果好。
无
我是农药专科,从事病虫害防治工作,有近5年植保无人机飞防的经验,我来回答你的问题:无人机给水稻喷药,预防效果非常好;当病虫害严重发生的时候,防治有效果但不如人工喷药效果好。
无人飞机,在农业上应用叫植保无人机,我们简称无人机吧。是近十年比较流行的农业高科技,普及的速度也非常快:2013年左右开始在水稻、小麦、玉米上大范围使用,防治病虫害;2017年前后,已经可以做到喷药和撒肥一体了;2018年,又开始有企业在果树上尝试大面积应用;2020年11月大疆发布了T30果树无人机,使用“枝向对靶”技术大大的提高了作业效率和施药效果。
种植户从原来排斥、观望,到现在的接受、欢迎,这么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的生产力,在农业上已经开始大有用武之地。同时,也使打药这种很辛苦的农活变得很娱乐、很轻松,真是感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让每一个人享受科技的快乐”,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那,这么一个先进的农业机械和技术,它到底有什么样的优缺点呢?
无人机的优点:大大提高打药的作业效率。对于像你这样1500亩地的种植大户来讲,如果打药使用人工作业,1个人1天背喷雾器打药20亩地的话,雇15个人还需要5天的时候打完。而如果使用最新上市的大疆T30,1架飞机1小时能作业240亩,1500亩地8个小时就可以打完。不得不说,高科技大大节省了劳动力。比传统打药节水15倍。像水稻打药,传统方式使用15升喷雾器,每亩地需要2桶水左右约30升,而无人机打药每亩地1-2升药液。这大大的节约了用水量,我们国家是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节水本身就很有价值。另外,南方水稻很多种植是在梯田、丘陵上完成的,取水和用水不太方便,这更加凸显了无人机的价值。比传统方式节省农药。传统使用喷雾器打药,真正停留在叶片上的药液连40%都不到,一大半的农药都随着水滴滚落到土壤里去了。而无人机通过更加精密的喷头做到的超细喷雾,再加飞防助剂促沉降、防漂移、强吸附使农药的利用率大大提高。通过我这几年的反复试验,得出的结论是:无人机在预防时打药,能节约30%的农药使用量。无人机的缺点:预防大于治疗,对高密度小虫的防治效果不好。如果你的1500亩地,都能做到严格按照植保站病虫害预测来进行病虫害防治的话,使用无人机防治是靠谱的,效果不会太差。但如果等病虫害发生偏重了,再去使用无人机防治的话,是不推荐的。毕竟只有1-2升药液/亩,用水量和药液的覆盖量不够,导致杀虫效果不好。像钻心虫和稻飞虱,就需要用水量大防治效果才好。可能会有人说,那无人机加大用水量不就行了?和成本有关系,再喷药1-2升水/亩的情况下,电池的损耗成本就接近1元/亩了。如果加大用水量,无人机的效率会降低、成本会增加,打药队又要给种植户加钱了。浓度过高,为避免出现药害风险,对农药成分有要求。水稻上作业还好一些,作物不是特别敏感,也不容易出药害。但是如果是果树或者蔬菜,高风险的农药就不推荐使用了,比如:虫螨腈、氟铃脲、氯溴异氰尿酸、噻苯隆、嘧菌酯等。高浓度混配,对配药顺序有要求。打药的时候,经常会杀虫杀菌剂一起进行,另外还需要添加叶面肥,这就会出现多种农药、肥料混配使用。用药量基本不变,用水量大大减少,这就导致浓度过高,而不同的农药剂型在高浓度混配时分子粒径受影响更容易干扰彼此的稳定性,容易出现:分层、沉淀、结晶或者絮状物。建议配药顺序依次为:叶面肥、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微乳剂、水乳剂、水剂、乳油、飞防助剂。无人机更容易受使用场景的限制。能否使用无人机喷药,跟场地的客观情况有很大关系,比如:障碍物、高压线、附近机场、军事禁飞区等。对题主的建议:1500亩水稻使用无人机喷药是否靠谱,取决于你种植基地的地形是否集中、平整、无障碍物等。如果这些条件具备,才有了无人机打药的基础条件。你或者你的管理者,是否具备主动预防病虫害的意识和技术。预防大于治疗,发生前期或者预防病虫害,使用无人机是很好的。千万别等到病虫害严重发生了再去打药,那个时候防治效果差,并且多少已经造成了减产,另外也不推荐使用无人机了。水稻无人机打药的飞机租赁成本目前约6-8元/亩,1500亩打1次药需要作业费9000-12000元。打次药不容易,一定选用正规厂家生产且质量上乘的农药,宁远用药成本高一些。不然防治效果不好,白白浪费了打药工费。我是农药专科,中国农业大学毕业,从事病虫害防治15余年。请关注我,一起为粮食丰收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