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中国能生产飞机发动机吗?可以。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和法国是世界上仅有的5个能独立完成航空发动机设计及制造的国家。拓展资料航空发动机是一种高度复杂和精密的热力机械,
一、中国能生产飞机发动机吗?
可以。
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和法国是世界上仅有的5个能独立完成航空发动机设计及制造的国家。
拓展资料
航空发动机是一种高度复杂和精密的热力机械,作为飞机的心脏,不仅是飞机飞行的动力,也是促进航空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人类航空史上的每一次重要变革都与航空发动机的技术进步密不可分。
经过百余年的发展,航空发动机已经发展成为可靠性极高的成熟产品,正在使用的航空发动机包括涡轮喷气/涡轮风扇发动机、涡轮轴/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冲压发动机和活塞式发动机等多种类型,不仅作为各种用途的军民用飞机、无人机和巡航导弹动力,而且利用航空发动机派生发展的燃气轮机还广泛用于地面发电、船用动力、移动电站、天然气和石油管线泵站等领域。
进入21世纪,航空发动机正在进一步加速发展,将为人类航空领域带来新的更大变革。目前,传统的航空发动机正在向齿轮传动发动机、变循环发动机、多电发动机、间冷回热发动机和开式转子发动机发展,非传统的脉冲爆震发动机、超然冲压发动机、涡轮基组合发动机,以及太阳能动力和燃料电池动力等也在不断成熟,这些发动机的发展将使未来的航空器更快、更高、更远、更经济、更可靠,并能够满足更加严格的环保要求,并将是高超声速航空器、跨大气层飞行器和可重复使用的天地往返运输成为现实。
【参考资料】
来自头条百科:https://www.baike.com/wiki/航空发动机?search_id=4p3yb8f73vk7wg&prd=search_sug&view_id=4tvfz76o2fy41s
二、中国飞机发动机是什么品牌?
中国自主研发的三大航空发动机品牌分别是:昆仑、秦岭和太行。
“昆仑”发动机是我国第一台走完自行设计、试制、试验、试飞全过程的航空发动机,是国内目前最先进的中等推力级的军用涡喷发动机。昆仑发动机的军用代号是“涡喷14”。
“秦岭”发动机: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台中等推力的加力式航空涡轮风扇发动机“秦岭”是继“昆仑”发动机后,我国航空发动机制造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该发动机是双转子涡轮风扇发动机,具有工作稳定,起动可靠、迅速,高度、速度特性好,巡航耗油率低,维护性好等特点。
“太行”发动机是中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大推力、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它结束了国产先进涡扇发动机的空白。太行发动机由中国606所研制,是国产第三代大型军用航空涡轮风扇发动机。采用大推力函比及全自动数字化控制系统,最大推力不超过12000公斤。目前主要用于装备中国第三代高性能歼-10战斗机。
三、中国三大飞机发动机?
1、WS-15涡扇发动机 国家:中国
2、涡扇-10B太行发动机 国家:中国
3、WS-13涡扇发动机 国家:中国
1、WS-15涡扇发动机 国家:中国
WS-15全称涡扇15"峨眉" 涡扇发动机,是为我国第四代重型/中型战斗机而研制的小涵道比推力矢量涡扇发动机。WS-15主要用于双发重型隐身战斗机歼-20。WS-15由606所、624所、614所、410厂、430厂和113厂等单位专家组织研制。"峨眉"航空发动机的技术验证机在2006年5月首次台架运转试车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在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道路上又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在研制我国第四代中型战斗机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2011年中航黎明完成了ws-15验证机的交付。保节点是2020年完成研制。
WS-15全称涡扇15“峨眉” 涡扇发动机,是为我国第四代重型/中型战斗机而研制的小涵道比推力矢量涡扇发动机。由606所、624所、614所、410厂、430厂和113厂等单位专家组织研制。“峨眉”航空发动机的技术验证机在2006年5月首次台架运转试车成功。
这标志着我国在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道路上又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在研制我国第四代中型战斗机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重大一步。2007年3月原形机首次台架运转试车成功,预计2013年3月发动机完成设计定型试验,2014年7月生产型发动机定型。
按照飞机任务要求,“峨眉”航空发动机在循环参数选择上采用较高的涡轮进口温度、中等总增压比和比较低的涵道比。采用的新技术主要有损伤容限和高效率的宽弦叶片、三维粘性叶轮机设计方法、整体叶盘结构的风扇和压气机、单晶气冷涡轮叶片、粉末冶金涡轮盘、刷式封严、树脂基复合材料外涵机匣、整体式加力燃烧室设计、陶瓷基复合材料喷管调节片、三元矢量喷管和具有故障诊断和状态监控能力的双余度式全权数字式电子控制系统。发动机由10个单元体组成。
2、涡扇-10B太行发动机 国家:中国
行WS-10/10A相当于当初F100-PW-100阶段,而太行改WS-10B则已经相当于当初F100-PW-220阶段。太行改WS-10B发动机整体性能接近和部分超过F110-GE-129IPE(F110的性能改进型)WS-10B发动机在“太行”发动机的基础上研制的,涡扇10B与涡扇10/10A之间的通用零部件达70%。使用通用部件不仅减小了研制的冒险性,还将显着地减少后勤保障费用。
太行改WS-10B的核心机以“太行”核心机为基础重新研制的,在设计过程中三大核心部件既高压压气机、环形燃烧室、高压涡轮等大量的参照并借鉴了AL-31F核心机的设计方法,结构细节设计和制造工艺. 大胆倡导采用了航空动力许多前沿设计技术成果和大量应用新材料、新工艺,从而突破了120余项关键技术。
重点围绕WS-10B核心机的三大高压部件既高压压气机、环形燃烧室、高压涡轮等的工程设计,试制与试验以及其相关的强度、控制等系统进行综合应用研究,研制过程遵循“部件试验在前,整机试车在后.的原则,完成了大量的三大核心部件和子系统的试验。
对核心机进行了大量的地面和高空性能试验,对可靠性与耐久性方面的进行大量试验,大幅度的提高热端部件寿命。对其它部件、系统、成件等作了适应性改进,对附件位置、管线和防冰系统作了必要的修改。为减轻重量进一步扩大了钛合金的应用范围。对加力燃烧室和尾喷管进行优化设计,采用新的耐高温合金材料,改进冷却设计,减轻重量 。
优化设计了高压涡轮叶片的结构细节设计,为不带冠设计,强化气膜加对流复合冷却技术。利用增大空气流量、提高部件效率、减少漏气和损失等技术措施,来一定幅度的提高推力。风扇是采用后2级整体叶盘结构。由于运用三维计算流体力学进行设计,风扇效率显着提高,压比为3.6;采用整体叶盘,消除了燕尾槽和阻尼凸台等处的应力集中,简化了结构,减少了零件数,减轻了重量,减少了泄漏结构和系统。
加力燃烧室和尾喷管以及大部分发动机附件从“太行”发动机的设计方案衍生而来,并改进了冷却技术和重新设计了部分结构设计,使结构更简单,减轻了重量,提高使用寿命寿命、同时维修性也得到改善,降低了使用和维护成本,为适应J11B的机体,对附件位置、管线和防冰系统作了必要的修改
3、WS-13涡扇发动机 国家:中国
俄方负责培训技术人员和部分工人,培训完一批工人连设备一起运回,安装调试进行生产,合理安排各部件生产进度,交叉并行进行。由中俄双方在 RD-33 的设计基础上,对局部结构设计进行改良,命名为天山 -21,后请空军司令员马晓天中将命名为“泰山” 。引进了改良后的 RD-33 的大部分生产工艺设备对一条 WP-13 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
WS13 是在 RD33 的基础上结合推比八的中推的技术而研制的小涵道比加力型涡扇。
三级轴流式宽弦实心钛合金的风扇叶片,经两极电化学处理的整体叶盘结构,风扇前有计算机控制的可变弯度导流叶片,扩大风扇稳定工作范围。8 级轴流式高压压气机 ( 前三级为可调导流叶片 ) 单级低压涡轮采用空心气冷转子叶片,单级高压涡轮为单晶涡轮叶片和导向器叶片,环形燃烧室,有叶尖间隙控制的 空气热交换器,综合数字式全权限控制系统。
齿轮箱和附件位于发动机的下方,具有性能先进的微型涡轮辅助动力装置,大部分零部件可以利用RD-33的,部分只需略加改良,小部分是新研制的外廓尺寸相近。引进了改良后的 RD-33 的大部分生产工艺设备对一条 WP-13 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
WS13A :大涵道比非加力型涡扇,涵道比 2.0 ,推力 10KN ,油耗 0.62 ,总压比 23 ,涡轮温度 1800K ,推重比14 ,大修间隔 800H ,寿命 2400H ,预计 2006 年开始批量生产,列装机型:中客 ARJ21 、中运
WS13 泰山:用于 FC - 1 “ 枭龙 “ 、 FBC - 1 “飞豹” 后期动力。WS13 是在 RD33 的基础上结合推比八的中推的技术而研制的, 长 4.14 米,最大外直径 1.02 米交付使用质量 1135 千克,发动机 加力推力 86.37 千克。
改型发动机加力耗油率为 2.02 ,不加力推力为 56.75KN ,不加力耗油率为 0.73 ,巡航推力 51.2KN ,巡航耗油率 0.65 ,进气量 80kg/s ,涵道比 0.57 总压比 23 ,大修间隔 810H ,涡轮进气口温度 1650K ,寿命 2100H ,推重比 7.8 。预计2012年开始批量生产。
四、中国著名水利专家?
黄万里(1911年8月20日—2001年8月27日),中国著名水利工程学专家、清华大学教授。近代著名教育家、革命家黄炎培第三子,早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后获得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工程博士学位,是第一个获得该校工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曾因反对黄河三门峡水利工程而被错划为右派。
黄万里一生主要反对过两项水利工程,一是三门峡工程,另外是三峡工程。2001年8月27日病逝于北京。
五、中国如何制造先进的飞机发动机?
中国制造先进的发动机要解决航空发动机设计问题。
设计能力才是解决航空发动机性能的关键,影响发动机整体性能也涉及很多方面,如设计软件、装配工艺、航空合金材料等等都非常重要。
先说说我国航空发动机的设计能力吧,我国航空业六七十年代,起步晚、底子薄,很多源于借鉴西方航空强国的经验,尽管这块能最快制造出原型发动机,但实际上并不利于发动机技术的积累。发动机零部件是“高精尖”零部件,我国在设计时没有数据库参考,就没有精度,设计出来的零部件就容易出问题。数据库就是反复设计与实际测试,才能得出最精确的数据。而这恰恰是我国航空发动机缺少的。这也反应出我国在航空发动机设计能力上还是“短板”。
另外,装配工艺其实也是设计问题。巧妙的装配工艺就能发挥巨大的作用,而工艺也是设计经验累积的结果。
高端机床被称为“工业之母”,对于高精度零部件往往需要高端机床或高端锻造设备,我国在高端机床也是比较欠缺的。
最后,在航空合金材料上,其实我国也能造出来,但和国外最大的区别就是成本问题,这就涉及到制造合金材料的良品率,我们在制造特殊合金材料合格率较低,也导致我国需要花费巨额的资本投入研发。
六、中国三大飞机发动机厂?
我国第一大厂——黎明厂。
黎明厂,我国的第一大厂,现在正在对太行涡扇-10进行改进,例如歼-10C配套的涡扇10B就是他们所改进的成果之一。
除了改进太行涡扇-10,就连歼-20所使用的涡扇-15也是他们在负责,至于涡扇-15的具体性能如何,其实也没有详细的数据,但是既然歼-20已经开始批量生产了,那么涡扇-15的量产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2、航空大发负责人——红旗厂。
红旗厂,与黎明厂主要负责主力大推不同,红旗厂主要负责是主力大发,主要是为我国运输机提供发动机,因为发动机试飞科目不像战斗机那样有着大量极端科目,所以红旗厂的战绩也不像黎明厂那样闪耀,但是红旗厂依旧维持着涡扇-9的小批量生产。除此之外因为运-20B还未全面投产,所以跟运-20B配套的涡扇-20虽然也生产了一批,却还是没有批量生产。
3、中国无人机的心脏——黎阳厂。
黎阳厂,他们所研制的涡扇-12就是给我国无人机的崛起,作为最重要的心脏,目前已经开始批量生产了。目前他们的任务主要是给研制给教练-10配套的涡扇-17,还有涡扇-13E也可以给枭龙战机使用。
七、中国最强直升飞机发动机?
米-26如此惊人的载重量,得益于涡轮轴发动机中的动力沙皇——D-136发动机。D-136发动机由前苏联伊伏琴柯设计局(现乌克兰扎波罗热“进步”设计局)研发,由乌克兰马达西奇公司生产,是米-26系列直升机的专用发动机,也是目前世界上功率最大的直升机发动机。
D-136起飞功率7457千瓦,最大爬升功率6338千瓦,最大功率能达到8500千瓦——相比而言,美军主力CH-53E的T64涡轴发动机,只有约3300千瓦,即便是美军最新最强大的CH-53K“种马王”,换装了运用大量最新材料科技打造的的T408发动机,最大功率也仅5515千瓦。
八、中国水稻专家有多少?
袁隆平,谢华安,李必湖,尹华奇,段美娟,邓启云
九、中国著名心理专家?
1、潘菽(1897-1988)心理学家、教育家。我国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2、艾伟(1890-1955),中国近现代著名心理学家。主要代表作:有《高级统计学》《初级统计学》 《初级教育心理学》《师范科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
3、叶麟(1893-1977),原名祥麟,字石荪,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书。翻译出版有:《阿朵耳夫》、《从心理学观点论述小说中景物的写法》、《导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列宁对苏联教育的贡献》等。
4、陈立(1902.7.22-2004.3.18),湖南平江人,我国工业心理学的创始人,智力理论和心理测验研究的先驱。
5、朱智贤,字伯愚,心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建国后历任中央出版总署教育组组长、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位心理学博士林崇德。
6、李一,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青少年心理研究,潜能开发研究与自信心训练,心理咨询诊疗。
7、宴松,中山大学心理学系兼职副教授,研究兴趣:视知觉、目标识别、感觉记忆与工作记忆、语言认知的神经心理学研究、认知的跨文化心理学研究。
8、彭凯平,伯克利加州大学心理学系终身教授,博导,社会及人格心理学专业主任,研究兴趣包括社会和文化心理学、文化和认知、应用社会心理学。最近的工作涉及到自我概念,辩证思维,行为经济、领导决策,组织文化等。
十、中国太空专家是谁?
中国太空专家是杨嘉墀。
中国航天科技专家和自动控制专家、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
江苏省吴江县人,1919年生,男,中共党员,卫星和自动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4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1947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应用物理系留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56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室主任、副所长,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所长。1968年后,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
他长期致力于我国科学技术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参与中国空间技术发展规划的制订,是中国科学院早期开展航天技术研究的专家之一。领导和参加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姿态测量系统的研制。是空间技术分系统的设计师,在我国返回式卫星姿态控制系统方案论证和技术设计中,提出一系列先进可行的设计思想。领导研制的返回式卫星姿态系统及数据分析指标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指导研制为原子弹爆炸试验所需的检测技术及设备等重大科研项目。1984年获航天部劳动模范称号,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