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我从事发动机研发多年,这个问题我想表达下自己的观点。
首先影响一台发动机的好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国内外发动机行业现状。
1.发动机设计
发动机设计可能追溯到工业革命,
我从事发动机研发多年,这个问题我想表达下自己的观点。
首先影响一台发动机的好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国内外发动机行业现状。
1.发动机设计
发动机设计可能追溯到工业革命,因中国自主设计发动机起步较晚,不像国外早期就有独立的内燃机设计和研发机构,他们掌握大量的设计数据,并经过长期的市场验证,数据搜集、优化。比如AVL/FEV/里卡多/西南院等。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国内的发动机厂家(玉柴、潍柴、上柴、云内、全柴、包括上汽、奇瑞、吉利、一汽)等企业早期起步阶段的原型机都来自这些国外企业的设计,你只需要给出动力需求或者对标产品,数据库基本就可以生成你要的设计参数,然后稍加优化即可做出产品。后来国内的企业才开始慢慢形成自己的技术数据,可以自主设计发动机,但因为技术积累不够,也仅限于对机型进行简单的设计改进,扩下缸径,稍微增加下行程。步子不敢迈的太大,完全从无到有的正向开发设计基本谈不上,毕竟烧钱啊,国内资本风气已经统治了踏实做企业的大佬,就比如马云永远也不可能像马斯克一样烧钱搞火箭,高汽车。其次对于国外的老牌车企,他们的研发人员很稳定。年龄普遍偏大,对技术很执着。技术积累自然就多;而且我碰到好多欧洲30岁左右的工程师,他们年轻时都是在企业从技工做起,然后再去攻读大学,毕业后仍然可以回到企业里面开始做工程师的岗位,同时换岗的机会也很多,每个人都热衷于技术,工作氛围都很Open,尊重技术,企业文化很好。不像国内干技术的累的要死,做项目的变法弄钱,人人热衷于办公室政治,勾心斗角,即使新来的三观再正年轻人最后也被这种“企业文化吞噬。干技术的人浮于事,认真做技术的反被嘲笑;同时最近20年中国的发展太快了,企业还来不及技术沉淀,比如一个企业的技术负责人走了,产品技术基本也没了;然后负责人再去另外一个起步的企业去做产品,新企业又得重新走一遍,对整个行业来讲肯定阻碍的发展速度。
2.发动机验证
国外的发动机设计完成后的验证工作通常都要3年左右,让产品问题在面向终端客户前更多的暴露出来并解决点。而国内的验证过程可谓是囫囵吞枣,反正是咽下去的。验证时间基本1年就结束了,即使有问题,项目组评估,风险不大,上市后在改进,草草了事。其实伴随着提前结束验证,那就以为的项目结束,等市场真正碰到问题需要技术人员去解决时,项目组早就解散了。没有了项目的统一调配,这些市场质量问题就只能靠着质量部的人拿着问题挨个去找设计,生产,供应商。然后每个部门之间互相都在踢皮球,不想碰这烫手山芋。先不说最种能不能解决,但就这时间都耗不起,还没解决的过个两年机型停产问题也就流产了。
3.发动机生产
发动机的生产现在跟国外基本差距不大,国内的产线先进程度不比国外差。国外好多都是几十年前的旧产线仍然在运作。根本原因在于国内行业之间的内卷,降价导致的一系列问题。通常你的这款发动机不是批量问题的话通常都是由人工和零部件质量不稳定导致,而这两个因素的直接是由降低低成本催生的;比如发动机降价后企业为了维持营收只能大量生产发动机,这就给工人带来了巨大的生产压力,我曾经在生产线上实习过,生产节奏很快,上个厕所都要打报告,拉泡屎都得数着时间。一天工作10h很正常,在这种劳动强度线下工人偶尔犯点错不可避免;同时国内主机厂对供应商疯狂压价,每年都有降价指标,而且供应商之间也内卷,报价一家比一家低。一分钱一分货,价格下来了质量还上去你觉得可能吗?那都是忽悠哪些屁都不懂的领导。零部件的质量稳定性下来了,偶尔有那么一批零部件出问题也就无可厚非了。